学校一年一度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已经延续了三年,与其说是综合实践活动,不如说是师生共同期待的“美食节”。皮蛋瘦肉粥、红枣银耳羹、八宝粥、茶叶蛋、饺子、馄饨,在师生共同准备、齐心协力下,综合实践活动那一周可谓是孩子们最开心、最愿表现、最忙而有获的一周。
今年的综合实践活动周又到了,我任教的六(1)班同学也早早开始了期待,班主任雍老师告诉我,在广泛征求了同学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本次活动的主题——包团子。“包团子?!”我一听有些傻眼,因为按照惯例,高年级学生一般选择的都是包馄饨、包饺子这些简单、易操作的活动,从没有班级挑战过“包团子”这种高难度的活动项目。要知道,包团子可是一个技术活,就是作为成人的我们也未必人人会包,更何况是没有一点基础的学生们呢?我将我的顾虑告知了雍老师,雍老师说;”同学们感觉年年包饺子、馄饨,一点新意都没有,团子好吃又有挑战性,至于学生们行不行,试过了不就知道了吗!”当然,考虑到最坏的结果——学生们最终也没能包出成品团子,事先会由老师先包出一部分团子,让学生一解口舌之欲!而事实证明我这种担心还真是多余的!随着午间下课铃声的响起,孩子们迅速进入“战斗”模式,分组、铺桌布、拿菜馅、盆中倒入糯米粉、加水搅拌,揉按成团,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除了在和面环节大部分孩子掌握不好水与粉的比例,我们几个学科老师稍稍帮了一下忙外,其他工序孩子们都完成得不错。到了我最担心、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包团子环节,只见孩子们学着老师们的样子揪面、搓圆、压扁、做成空心碗状,放馅、收口,动作尽管有些僵硬,但也是有模有样的。不一会儿,每小组的桌上都放了好几个形状各异的团子:或扁,或圆、或大、或小、或张着口、或漏着馅。再看看孩子们的神情,丝毫没有因为首次的失败而沮丧,相互评论、各自总结,外加现场学艺,在老师的指点下,热情洋溢而又满怀信心地进入二次“创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包团子的动作越来越熟练,包出的团子也越来越圆润!丁吴燕、金祥、贺盼、徐岩、徐思孟这些平时学习很有困难的学生在活动中显示出了较强的动手模仿能力,平时自控能力弱,特调皮的杨晨、葛成宇、姜贺宇表现出了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沉默寡言的李昂也有了强烈的交流欲望,当然,更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在家从来不参与家务的孩子们在活动中努力的尝试、成功的制作!因为老师的大胆放手,孩子们有了充分的尝试、展示的机会;因为老师的充分信任,孩子们跌跌撞撞,却也成功地挑战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包团子活动!其实孩子们所需要的并不多,我们的一个微笑,一声赞许,一个眼神,一个抚摸,一份等待就会促使孩子们更坚定的前行。每个孩子的发展空间都是不可估量的,让我们怀揣一颗对教育的耐心和虔诚之心,俯下身子,放慢步子,以平视的眼光看待孩子,以平等的姿态教育孩子,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里想法,大胆地给他们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舞台,尊重他们主人的角色,用充分的信任来激发他们惊人的潜能,给每一株野草开花的时间,最终让他们破茧成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