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先试,引领全省农村改革创新

——“五年看变化扬帆再起航”系列报道之十五

核心提示: 近几年来,我市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开启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篇章,绘就了丹阳“三农”发展的新画卷。

888

图为承包一千多亩地,拥有十几种农机的开发区普善村农场主王国泰在维护农机。(萧也平 摄)

盛夏之际,记者来到吕城镇姜爱芬家庭农场,农场主姜爱芬正忙着水稻田间管理。“今年上半年,我的农场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现在我的姜爱芬牌大米不仅在本地销售火热,还打入常州等地。”她信心满满地说,“今后,我要围绕农业品牌化方向,继续在绿色高效上做文章,不断增加稻米产品附加值,使经营效能达到最大化。”姜爱芬家庭农场只是我市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一个亮点。近几年来,我市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开启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篇章,绘就了丹阳“三农”发展的新画卷。

65%以上农业进入适度规模经营模式

丹阳是苏南唯一的全国产粮大县。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了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未来“谁来种地”和“地怎么种”?为此,我市从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入手,把培育家庭农场作为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有效载体,有力地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使他们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

家庭农场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2013年,我市在镇江第一个出台了家庭农场工商注册登记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建立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制度,使家庭农场有了具体的认定标准,此举在全省也走在了前列。2014年,我市又专门出台了相关文件,明确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措施,帮助家庭农场量身定做“保证保险贷款”,促使农村承包土地向家庭农场流转。到今年6月底,全市累计有家庭农场372家,其中粮食类212家、园艺类56家、养殖类19家、种养结合85家;累计有13家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4家被评为镇江市级示范家庭农场;9家被评为丹阳市级示范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的发展壮大,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村青壮劳力大量进城务工带来的“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共性难题,而且培养造就了一大批职业农民,吸引了一批“80后”、90后”主动回归农村。珥陵镇上店村的陆韦栋前年大学毕业,放弃了在常州一家机械厂的工作,回乡当起了“农业创客”,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成立全流程的现代化农机服务队,打响了水稻育秧、机插一条龙服务品牌,短短两年就实现了从大学生到新型职业农民的转身。

除了家庭农场发展态势喜人外,我市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其他新型农业主体也得到蓬勃发展。”市农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各类新型农业主体的壮大,推动了我市现代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高效化生产经营。目前,全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已达65%以上,拥有机插秧、植保、粮食烘干等专业服务组织230多个,基本实现了粮食生产的全程机械化。

农民捧回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重点支撑,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必然途径。五年来,我市加快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政策措施,增加科技投入,科技型农业企业和基地自主创新能力、应用推广能力不断增强。

每天一大早,在我市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辆辆满载金针菇、草菇等食用菌的保鲜车从这里出发,带着农民们增收的希望,开往长三角、北京等地的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由我市“草菇大王”姜建新创办的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草菇生产基地,并且通过实施“订单农业”和“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带动了省内外3000余户农民开展草菇工厂化周年高产栽培,走上了种菇致富之路。目前,草菇已成为我市一大优势特色产业。2015年,姜建新自主研发的“优质草菇周年高效栽培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成为此次受表彰的唯一一位农民,同时也是我省首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农民。

在我市,像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样的农业企业还有很多。江苏吟春碧芽股份有限公司不仅与江苏大学开展茶园智能防霜冻技术、物联网的茶园精确化管理等技术研究,而且承担实施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吟春碧芽绿色智能农业装备技术研发项目”,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又一佼佼者。

做优做强科技农业,不仅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而且拉长了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优质稻米、设施园艺、优质畜禽、特色水产等十大优势产业带已在全市形成。

目前,我市拥有各级农业龙头企业101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1家。截至“十二五”末,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4.2%。

土地确权让农民坐拥“地利”

在皇塘镇滕村村委会,经常有村民前来咨询土地确权登记后何时颁证。村民姜夕年告诉记者:“土地确权后,我们承包地的位置、面积和权属将明白无误,而且承包地也有了产权保障,今后拿这个证就可以进行土地入股、贷款了。”据村党总支书记姜亚庆介绍,目前,滕村的试点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只等下一步市里统一发证。

“开展农村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的重大举措,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进一步稳定和完善,能够‘明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真正让农民吃上‘定心丸’,也是加快土地承包管理服务的必然要求。”市农委经管站站长王金耀告诉记者,农村土地确权不仅能够促进土地、劳力、资金的有序流动,优化配置,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为推动土地确权工作的稳步开展,为给农民“确实权、颁铁证”,在滕村土地确权试点基础上,我市不断总结试点经验,于2014年在全市全面进行农村土地确权工作,预计到今年底,我市90%的村将完成颁证、60%的村将完成验收。

据介绍,2011年我市被列入全省农村改革实验区和中央农村改革试验点,先行开展农村改革试验工作,主要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深化农村土地征用使用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公共财政均等化制度等方面改革,实现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土地确权只是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一个方面,今后,还将推进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不断深化农村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龚佩玉 蒋须俊)

责任编辑:dydaily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