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环境整治后的云阳街道横塘村。(萧也平 摄)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城市保洁和管理水平明显又上了一个台阶。”说这段话的蔡先生当年参与了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的“全过程”。如今虽然已告别工作岗位,但他却养成了一个习惯:平时喜欢出门走走,溜达两圈,看看这座城市哪里在“变化”。
蔡先生告诉记者,他家住澳都花城附近,每天早上五六点钟,就能看到城市保洁车辆开始清扫道路。“与最初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时相比,现在无论是主次干道,还是背街小巷,日常保洁的频次、保洁的质量明显有了提升,城市的保洁、管理正朝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蔡先生欣喜地说,一次一次的创建,让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更促进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次次城市环境的整治,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硬件”节节高
昨天上午,记者在阳光花园看到,施工人员正在铲除破损道板砖和花岗岩。小区门卫汪建新说:随着小区车辆的增多,加上长年累月的碾压,小区很多地方的道板砖和花岗岩都已破损。这次全面维修后,小区的环境面貌将得到极大改善。”
阳光花园是今年列入整治的老旧小区之一。其实,自2007年起,我市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等为载体,以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为抓手,在城市建成区全面开展城市环境整治,每年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一批老旧小区、无物管楼房、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等实施基础设施改造,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城市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提升。
今年3月25日起,我市结合“三城同创”,针对城市建设加速推进中暴露出的问题,突出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强势推进“十整治”。
实施基础设施整治,加快道路修复,修缮坑洼路面,确保人行道、盲道连续完整。配足大型垃圾转运箱和垃圾容器,健全18小时不间断保洁制度,确保垃圾随产随清。根据影响市区道路交通秩序的重点路段和瓶颈顽疾,将9条道路和欧尚超市片区、贤桥和和平桥片区、眼镜城片区、吾悦广场片区等四个片区列为重点整治路段和片区。在加强“严管路段”整治的同时,公安交警部门、城管部门合理增设停车泊位,缓解了市区的停车压力。大力开展对5个城市出入口、眼镜城、城际站、高铁站、汽车站、加油站等重点区域环境的专项整治,地面保洁到位,车辆停放有序……“十整治”如火如荼地开展,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里子”和“面子”。
一个个村庄环境的打造,消除了农村的脏乱差,乡村美景入画来
走进省级美丽乡村——陈山自然村,青山绿水之中,灰黑色调,白墙青瓦的江南水乡农舍错落有致,村舍、河塘、山林形成了风景秀丽的风景,勾勒出了江南水乡的韵味。在这里,树绿了、路好了、庭院洁净了、环境优美了,农民的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容……采访中,开发区建山村村委会副主任丁益军告诉记者,以前村民的房前屋后全是“猪圈”、“鸡舍”和乱堆乱放的杂物,垃圾乱扔乱倒,村里的道路是土石路。
2015年,村里共投入900多万元对陈山自然村进行了彻底改造,卫生死角变成了景点,土石路变成了沥青路,还增设了健身、文化等娱乐设施。现在每到周末,外地人、城里人都会来这里欣赏乡村美景。“让人欣喜地是,随着村居环境的改善,村民的卫生意识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丁益军说道。
五年来,为了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实现老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愿景,我市全面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共投入资金17.3亿元,完成153个行政村、2828个自然村的环境整治工程,成功创建省三星级康居乡村23个、二星级康居村171个、环境整洁村2634个,获得了“江苏省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创建示范县(市)”、“镇江市村庄环境整治先进市”的称号。同时,加强了农村环境长效化管理,做到垃圾收集率90%、转运率100%,对192个规划布点村还实施了污水集中收集处理。
此外,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和美丽宜居镇村建设。以“美丽宜居村庄”、水美乡村等创建活动为载体,打造具有乡土风情、体现江南水韵的特色村庄,共投入创建资金3080万元,创成省级美丽乡村和镇江市美丽宜居村庄7个。
开发区建山行政村获得“国家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称号,建山黄连山自然村被评为“全国最美乡村”。
一年年创建工作的开展,提升了城市“软环境”,文明新风处处显
在一些重要的节假日,重要的交通路口,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个个文明交通志愿者参与交通路口协勤,向过往行人、车辆进行文明交通劝导。持续多年的“文明出行百日劝导”、蒲公英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周周行”等活动的开展,市民的秩序意识逐年增强。
在去年底的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大检查中,社区志愿者们主动参与创建活动,义务清理垃圾、小广告等,及时劝导不文明行为,热心维护社区环境卫生。“一座城市的文明,关键是人的文明。我愿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更多人自觉爱护公共环境卫生。”公园新村热心志愿者王锁庚说,文明城市的创建,不仅让小区管理规范有序,居民素质也跟着提高了。
……
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再到当前的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全国文明城市和省优秀管理城市的“三城同创”;从村庄环境整治,到现在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在着力改善城市“硬环境”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城市“软环境”的提升。
五年来,我市广泛开展“捕捉十大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做一个可爱的丹阳人”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有力提升了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在全社会形成了良好风尚。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通过“评陋习、改陋习、树新风”等活动的深入开展,也潜移默化地提升了村民的文明程度。
伴随着一年一年的创建,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块块“金字招牌”,更多的是城市内涵和市民素质的提升,是洋溢在市民脸上的喜悦微笑。广大市民从中切实感受到了创建带来的进步!(忆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