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这个话题之前,先岔出去说一说瑞士名表。
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手表是机械表,最好的机械表基本产于瑞士,而瑞士最昂贵的机械表则出自手工制作。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与“流水线”作业相比,手工制作的产品往往用料更考究,打磨的时间更长,耗费的心血更多,更具历史传承,更有文化底蕴,更富有个性价值,一般也更结实耐磨、使用寿命长。据说有一个名叫百达菲丽的瑞士名表制造商,1993年为美国一个银行家定制一款手表,花了1100万美元。光设计就用了3年,再加5年制造时间,前后耗时8年,整一个“抗日战争”。瑞士名表如此,世界上众多手工名品的出笼大抵也相仿,因此人们才把手工制作的高档消费品称之为“奢侈品”———意为出类拔萃、高贵典雅、经久耐用。它既不属于游手好闲的“穷人”,也不属于挥金如土的“土豪”,更不属于夸张炫耀的“寄生虫”。它属于能透过其表面光华的背后真正读懂它所蕴涵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人,表现为:一是敬业,二是敬重。也即指生产者与消费者彼此在认知和行为上的相互尊重、相互映衬,深刻理解,惺惺相惜,才得以把那种叫作“奢侈品”的人类劳动成果与文明、优雅、修己、敬人的所谓“高档生活元素”相关联,成为显示现代文明成果的一个标志性消费行为和文化社会行为。
正因为如此,这般名贵的产品,怎么可能“不贵”?又怎么可能贱卖?但生活中偏有种种违反逻辑的现象存在,比如到处可见可闻的所谓“贵而不贵”的叫卖声便属此列。尽管那意思大凡中国人一看都懂:前一个贵,是指东西名贵,后一个贵,乃指价格不贵,概言之也就是“好东西不贵”。但仔细琢磨之后便觉得,这个似乎总是所向披靡的“营销理念”的自残意味也实在太重了,基本上是在自欺欺人。试想真正含金量高品质贵重的东西,价格可能不贵吗?但推销者往往受恶性竞争意识的驱动,罔顾常识于无形,习惯于把严谨的因果关系弄混乱,把严肃的概念粗鄙化,对消费者抱着忽悠到哪里是哪里的态度,仿佛一切都无所谓是否合乎逻辑,表达是否精准、明晰、合理、有序,而是守着人人皆“心知肚明”的潜规则行事,透着很不诚实的习气。
这一现象的泛滥,与我们这个不成熟的市场经济有关,也与我们传统文化里积淀很深的不诚实的基因有关。严复早在100年前就严肃地批评过中国文化里的某种劣根性,说它是:“始于虚伪,终于无耻。”尽管不无尖刻,但也直指病灶。祸延及今,受害的除了大众消费者外,更在大规模范围内造成一种在普遍的观念和行为上对我们国家产业和产品的转型和升级换代的长期抑制和损害。
(卢一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