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轴双带,新城老城有机融合 打造双水绕城的水生态景观体系,是泰州市区城建项目“1234”布局中的重点工程,备受社会关注。“双水绕城”如何打造,又会是怎样的城市景观?近日已基本确定的“双水绕城”总控方案可一窥真容。
该总控方案主要对南凤城河景观规划进行了总体设计,通过对凤凰河改造提升、周山河节点优化、南官河详细设计,将打造“一轴双带”城市景观,“双水”空间将成为市民、游客可观可游的生态景观空间。
文化主题定位为“一个窗口、两条主线”
“穿城不足三里远,绕廓居然一水通。”这是晚清泰州诗人康发祥作的一首竹枝词,描述的是古代州城“双水绕城”的美景:外有城河环抱,内有“+”字相交的中市河及玉带河涓涓流淌。
水城一体,人水和谐。站在城市发展的新起点上,泰州市委、市政府着眼于老城、新城两大区域发展的现实需求,提出着力打造内环-北凤城河、外环-南凤城河(周山河、南官河、凤凰河)的“双水绕城”形态。
目前,西南城河景观绿化工程正在加紧实施,“一廊两湾两岸”景观带已经形态初展,作为内环的北凤城河将真正实现环起来、绿起来、游起来的目标。而在外环,周山河生态环境工程去年10月已先期启动,一期工程现已完工,二期工程正在加紧实施。
内环抱老城,外环绕新城。为促进新城、老城有机融合,总控方案在文化主题上将城河定位为“一个窗口、两条主线”。
“一个窗口”,即为“城纪之窗”,位于城市中轴线上的周山河畔,以承启古今,开辟新篇,形成城市发展之高点、城市形象展示之窗口。“两条主线”,从北向南,沿西城河、南官河打造“名仕-产业线”,注入名人、运河、科技、医药产业等文化内涵;沿东城河、凤凰河打造“文教-民俗线”,注入曲苑、名著、教育、民俗、科普等文化内涵。 与此同时,以“两条主线”为带,分别建设“名仕-产业文化景观带”、“文教-民俗文化景观带”,并与城市公建景观轴一起,形成“一轴双带”的城市景观空间结构。
“‘一轴双带’景观,从古到今、南北呼应,以水为源、内外相连,将加速新城老城有机相融。”市规划局规划编制处负责人史松坡介绍说。
7大功能段、13大景观布点南凤城河 根据总控方案,南凤城河被策划为7大功能段。其中,在南官河上设3个功能段,由北向南分别为“南官古韵”,集中展示运河文化,隐喻名人求学之路、出仕之道,以文化休闲功能为主;“城市记忆”,展示名人、科技、创意、医药文化等,以娱乐游憩功能为主;“健康水岸”,集中展示生态、康体文化,以户外康体运动、生态功能为主。 在周山河,设“大城之路”功能段,以集会、庆典功能为主,辅以休闲游憩等功能,是展示城市新形象的窗口。
而在凤凰河上,由北向南设3个功能段,分别是“文教之源”,展示传统民俗文化,形成以戏曲、名著、书画等为载体的文化休闲功能;“青春锦绣”,是现代教育文化滨水展示长廊,以青少年户外交往等休闲功能为主,景观充满科技感;“科普识趣”,集中展示宗教文化、未来教育文化等,以儿童游乐、科普认知为主导功能,强调回归生态、互动生活。
根据这一策划,在南凤城河上将布点13个主要景观,依次分别是廊桥寻梦、上官古渡、学怀古今、杏林文源、飞虹对月、乐塔喧波、城纪之窗、塔影凤鸣、书香揽胜、有凤来仪、水墨丹青、嘉木林立、梨园浅唱。
“通过主线、景观带、功能段、景观等布点建设,可以串点连线成面,将‘双水’空间建成市民、游客可观可游的生态景观空间,形成彰显‘水城泰州’特色的景观风光带。”史松坡说,未来,市民可以通过滨河道路,畅游畅玩整个城河。
据介绍,除滨河道路外,整个城河将建设畅通易达的都市慢行绿环,串联起每个景观节点。根据规划,在南凤城河将规划建设6处停车场、21座人行桥,构建双环水上游线,设置主要码头5处、一般河埠头11处,并规划建设7处慢行驿站,配置自行车租赁点等配套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