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放大生态优势,建设宜居宜业美丽城市
—— 盐城市加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系列报道之六
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公布,盐城从苏北五市中脱颖而出。“对于中国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的长三角城市群,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和重要表征。”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看来,《规划》特别提出推动生态共建环境共治,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了支撑位置,可谓切中要害。
可以说,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生态空间是盐城最大的本钱。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长三角区域独一无二的绿肺,盐城拥有3680平方公里湿地保护区和496万亩林地,是太平洋西海岸面积最大、原始生态保持最完好的海岸型湿地,集森林、湿地、海洋三大绿色基因和生物多样性于一身,建有珍禽、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空气质量江苏最优、全国前列。
所以,“入群”对盐城不仅意味着在构建综合交通网络、纵深推进沿海开放开发、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同样为加强生态建设、扩大盐城绿色生态品牌影响力带来了新的机遇。
那么,盐城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如何共建生态、共治环境?“盐城生态环境良好,已经探索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有效新路,在长三角可以起到很好示范、复制作用。”盐城师范学院城市与规划学院院长陈洪全教授表示,盐城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可以为长三角城市群生态服务功能提升带来更大空间,有利于推动上海非核心功能和区域中心城市功能疏解。
生态保护一定是最重要的,而且要占压倒性的优势。市发改委负责同志介绍,盐城将积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重点开发区域加快集聚人口和产业、推动限制开发区域与资源要素禀赋匹配发展、推动重点生态功能区加快生态保护与修复;壮大发展绿色产业,大力发展环保技术装备,积极推进环保科技城等园区项目和工农业复合循环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落实“大气十条”、“水十条”和“土十条”,加强节水型社会及水生态文明试点市、县建设,大力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行动,努力建成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宜居宜业美丽城市。
保护和修复丹顶鹤、野生麋鹿等国家重点保护或珍稀濒危动物栖息的滨海湿地,建设沿海和淮河等河流防护林体系……记者注意到,在《规划》中多处提到与盐城相关的生态建设与修复工程。对此,市环保局负责同志介绍,盐城将加强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和建设,申报世界湿地自然遗产,推动创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等一批绿色品牌,并且着力构建多屏障、多层次、多功能沿海综合防护林体系。
城市群的精髓是联合,优势在整体,本质是分工合作。《规划》中强调要深化跨区域水污染联防联治,联手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跨区域的饮用水源保护、大气污染防治,是盐城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环保合作中值得期待的一大亮点。落户盐城环保科技城的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水环境工程技术研究所,在保障饮用水安全、推动沿海及淮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已经取得成效。研究所副所长戴建军说,今年他们的业务已经涉足江西、安徽、浙江、天津等地。不仅是水环所,它所在的环科城,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雾霾治理研发和产业化基地,目前正致力成为环境系统解决方案的“超级服务商”。
“作为上海重要的度假休闲‘后花园’,盐城‘入群’后将有力提升旅游发展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进一步放大盐城的生态品牌效应。”市旅游局相关负责同志说,盐城正整合资源、聚焦重点,丰富产品供给,加快黄海森林公园旅游经济区、中华麋鹿园旅游经济区、荷兰花海旅游经济区、大纵湖旅游经济区、九龙口旅游经济区五大旅游经济区建设。
规划把盐城纳入,既是发展的需要,也是新的契机。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陈雯坦言,新常态下的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更加突出宜居和人才集聚,以“生产”的投资环境构造向以“人”的投资环境塑造转变,建设具有宜居性、幸福感和成就感的生态环境,成为虹吸人才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