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南门外大街,至今已有近五百年历史。
这条位于老城小南门外的老街,旧时曾是丹阳城重要的水陆码头。丹阳城人都知道,该片区内历史传统风貌保存较好,但随着时间推移、社会发展,这里的基础设施陈旧落后了、历史建筑年久失修了,即便坐拥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却因显眼的破、旧难以吸引游客。幸然,众心所向,有着厚重底蕴的南门外大街将再现“江南水城”原真味道,升级为“丹阳江南水城文化情景体验街区”……
每一步都看得到“旧时光”
沿着主干道新民路一路向西,走过最繁华的贤桥段,在看到路南侧的某保险公司大楼时,停下脚步,往里走。无需多步,前方高大的梧桐树正郁郁葱葱地守护着一条老街——“南门大街”。在岁月的更迭中,如今可见的南门大街,或许早已不是从前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的热闹街市,但缓步于此,有心之人总能处处发现契合心中念想的“旧时光。”
此刻的南门大街,一侧仍旧保留着辨不清年代的老屋,而另一侧却已被一座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取代。老屋破旧的窗、屋顶不全的瓦,都是时光变迁的见证者。而脚下的沥青路面,却只能模糊记录这些年来匆匆而过的车流人影。
在南门大街由北向南一路走着,可以发现沿街的老房子都是各式各样的小店铺,有早餐店、服装店、米酒店、小杂货店、小点心店……也许比不上曾经的繁华,但这里依然按着自有的节奏忙碌着——早餐店的门口,买早餐的人排成了长队;服装店里,老南门人正在和老板商量改一改衣服袖口和下摆;其他一些辨不出店名的小铺,也是人来人往、进出不断。而不少懒得招揽顾客的小店前,正三三两两地聚集着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悠闲地聊着,说一说从前老南门的故事,议一议南门今后的新模样。
不停脚步一路南行,终究遇上了开泰桥。虽经过维修出新,但这座古桥依旧可见原型,而曾经发生于此的百千故事,各人自是可以想象。
下了桥,弯曲着延伸的南门外大街终于在眼前脚下了。密密的住宅显然不是从前模样,但紧邻的水流却依稀可辨往昔水城感觉。
老南门人的“牛”印象
77岁的张锡林家住南门大街的庙巷,从小到老一直不曾离开过南门大街的他,自听说此处即将拆迁后,心里就一直舍不得:“希望看到南门大街今后恢复老街的‘模样’。”在张锡林的记忆中,以前南门大街比现在的要窄一点,路面是由一块块条石组成。后来,经过多次改造,路面终是改了最初的石头块模样。一开始是改成了水泥路,后来慢慢地破了坏了,终于又改成了沥青路。”张锡林说,南门大街的房子,以前也都是草房或者砖木结构的房子。而如今见到的这些“老房子”,大多都经过了很多次的修葺。“我家的房子,在我这一代就修过了3次。”除了对老街、老房的“念旧”情愫,张锡林还很喜欢这一片的热闹,他颇有些感慨地说,因为这里有“牛六”和码头的缘故,在他们的记忆里,南门大街一直都人气很旺。
对于张锡林嘴里的“牛六”,住在南门外大街的潘友龙更有话语权。这位73岁的老人带着孩子般的自豪笑容说,自己的父亲曾经就是“小牛头”,就靠买卖牛养活了全家人。南门外大街这里的牛市集场,是周边最大的一个市场,一年12个月,每个月都有集市。每逢牛市集场,全国各地卖牛、买牛的人都在这里聚集,很是热闹。不过,那些前来卖牛的人,生活条件是很艰苦的,大多数牛都是一路赶过来的,所有赶牛人累了困了都只能在路上睡睡。”
跟着熟悉地形的潘友龙一路慢行,终是找到了曾经繁盛一时的牛市集场所在地。南门外大街弯弯曲曲的小巷子很多,走进其中一条并不很起眼的,并未多远便瞧见了一个没有任何标识的“大门楼”。潘友龙指着里面说:“这里面就是以前牛市集场的核心所在地。里面以前的牛棚还在,只不过经过这么多年,已经破旧不堪,成了危房。”跟着潘友龙的脚步往里走,不小的院落已经成了一方菜地,而在菜地的后方,便是一排破旧不堪的房子,而这正是从前的牛棚。别看现在堆了各种杂物、很破败,但以前牛市集场范围很大,不仅这一排房子,现在这周边的居民房也都是。只是后来社会发展了,牛市集场也没了生存空间,逐渐就没落消失了,这一片也就少了从前的牛气。”
墨香里的南门模样
明嘉靖年间,丹阳城东扩,在此辟有城门,南门外大街由此形成。明万历年间,丹阳环城水系贯通以后,南门外大街因水运之利逐渐兴盛起来。
清康熙年间,在南门外香草河上,建造开泰桥。桥的西边,简渎河口设有轮船码头,船只开往延陵。清末民国初年,沪宁铁路通车后,丹阳“牛六”日益扩大,进一步带动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南门外大街成为繁华的商业街。
旧时南门外建有大王庙,供奉的是漕运之神金龙四大王,金龙四大王崇拜,是明清时期伴随着京杭运河的全线贯通和漕运的兴盛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民间信仰。自明代河道开通以来,发达的漕运带动了南门外大街的发展,邑人纷纷在此建造码头,由此带动了周边商贸、市场的发展,南门外大街成为丹阳市重要的商业街区。后又建有轮船码头,开通了定期沿简渎河开往延陵的航班,时至今日,南门外地区仍是丹阳重要的交通集散中心。
丹阳牛市场历史悠久,1907年沪宁铁路通车后,丹阳牛交易日益扩大,苏北、皖南、浙江等地大量耕、菜牛贩都将牛运来丹阳交易。上海、苏州、无锡、昆山甚至香港的牛贩、客户都来丹阳采购耕、菜牛。那时候,丹阳年均运往外地耕、菜牛约1.5万余头,丹阳牛集市被列为全国六大牛市场之一。
改造前的南门外大街建筑贴河而建,鳞次栉比,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民居特色。
老街“转身”集聚“水”、牛”特色
作为旧时丹阳城重要的水陆码头,南门外大街承载了丹阳人太多的难忘记忆。如今,这条老街正欲华丽转身,而关于它的设计发展定位也已十分明晰:以“水舞南门湾”为主题的丹阳江南水城文化情景体验街区。
“规划将以这一条老街为主要线索,布置系列景观节点串联其中,使老街得以保护传承的同时也能够重焕生机。”据悉,未来的南门外大街将重点打造“大王庙节点”和“金香花园南侧广场节点”。
记者了解到,规划紧密结合南门外大街既有的景观节点以及特有的历史文化积淀,针对性地设计了独具丹阳特色的几大板块。其一,是“开泰水韵”,规划将结合现状开阔水面,布置各类亲水活劢,为市民和游客营造一个亲水、赏水、玩水的休闲空间;其二,是“南门人家”,规划将保留南门外大街江南水乡民居特色,延续其传统的生活氛围;其三,是“‘牛六’旧影”,规划将保留“牛六”旧址,在其中布置以“牛六”为主题的茶馆、酒馆、饭馆、客栈及牛市故事馆,让游人全方位深度体验丹阳的牛六文化。
毫无疑问,规划将严格保护南门外大街片区的历史风貌,维持整体空间尺度,尽可能保护南门外大街一切原真性的历史文化资源。未来,南门外大街必将成为集聚丹阳历史文化特色的街区!(忆严 尹媛 文/图)
特别致谢:丹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