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大引强 催生新经济增长点
沭阳县明确重点地区,将上海、福建、广东、北京等地设为重点地区,设立固定招商联系点;市湖滨新区明确“领导招商、专业招商、乡镇招商”的思路,主攻膜材料、互联网数据、生态旅游、健康养老和都市农业等重点产业;泗阳经济开发区坚持“一区多园”理念,做全纺织服装产业链,做大家居制造产业链,创成省级轮毂检测中心……
招商引资一直是宿迁长抓不懈的“第一要事”“第一抓手”“第一工程”。在2015年度目标管理总结表彰暨2016年度目标责任签状大会上,魏国强就发出号召,围绕产业集聚招项目,突出转型升级招项目,依托大众创业招项目,瞄准高新技术招项目,努力以项目落地的实际成效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年初以来,我市各地将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打出精准“组合拳”,持续掀起招商热潮。
———方向更加精准。1-5月,全市面向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德国、意大利、韩国等地,共组织招商活动46场。在巩固内资招引基础上,深耕港台、拓展欧美、突破德资、兼顾日韩的热潮如火如荼。
———项目更为精准。各地紧紧围绕“双新一特”的产业定位,积极开展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园区招商,在形成全产业链上下功夫,在建链壮链强链上做文章。1-5月,全市开发区(新区)签约的98个项目中,符合县区“2+1”产业定位的52个,计划投资116.6亿元。
———帮办更为精准。通过“三服务三促进”、“两访两帮”等精准帮办服务,主动深入企业一线,化解企业发展、项目推进和园区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在新签约项目中,有27个项目完成注册,其中,18个项目已动工。
“以产业规划为指导,在网络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以外引外等市场化招商方式上求突破。”作为招商引资牵头部门,市商务局局长光华说,将深入落实市场化招商理念,统筹组织好全市招商活动,更加突出产业招商,招引产业龙头项目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快生产性服务业招商,进一步研究分析招商引资考核内容;加大外资招引力度,聚焦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
谋求合作 拓宽转型升级空间
“宿迁建市20年来最成功的经验就是对外开放,用开放的视野、开放的办法来推动我们的发展。”魏国强多次强调。基于这份考量,我市不断深化“四海”意识,主动接轨上海、苏州等地,更大力度汇聚要素资源、深化交流合作,把转型升级推向纵深。
接轨上海,宿迁从上海产业转移研究入手,定点跟进重点企业,招商活动也紧锣密鼓。
3月初,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天琦率队赴上海开展招商活动。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已于3月10日成功举办奠基仪式,总投资8亿元的上海中昊针织项目成功落户沭阳。
6月8日,苏宿工业园与上海产业合作促进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就今后在更广领域、更高层面的合作进行了会商。上海产业合作促进中心提供了相关合作信息,希望能与宿迁开展深入合作。
数据显示,1-5月,我市在上海组织招商推介活动8场,各地围绕上海报送重要招商线索,排出一批较成熟的招商项目。
据了解,针对《上海市2016年计划调整的企业名单》进行梳理,我市筛选出340余家符合我市“双新一特”产业体系的企业,并结合各地“2+1”产业定位进行分解,有针对性开展招商引资。
同时,研究制定《2016年宿迁市“接轨上海”系列活动方案》,开展接轨上海“夏季招商竞赛活动”,明确各地分别签约3-5个亿元项目,并与1个科研机构或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除了主动接受上海在产业、资金、科技等方面的辐射带动,更要学习借鉴上海在发展理念、管理模式、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光华介绍说,将积极借鉴上海自贸区试点经验,大力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搭建开放型经济新平台,构筑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位于常熟泗洪工业园的美迪洋泗洪皮件有限公司,在2005年作为泗洪县第一个南北挂钩项目,从常熟落户泗洪。“在政府有关部门帮助下,企业发展迎来新契机,今年出口额预计达2000多万美元。”该公司经理沈骏高兴地说。截至2015年底,常熟泗洪工业园区共引进工业项目62个,总投资达120亿元。
泗洪县委书记王晓东说,将紧紧围绕“2+1”产业,加强与苏州产业转移项目对接。据介绍,该县与常熟市正在准备出台常熟企业转向泗洪的优惠政策,推动合作共赢。
宿迁与苏州的牵手源于2001年。15年来,两地的合作共建取得喜人成绩。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6个共建园区已引进项目562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87.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2.1亿美元,实现进出口总额27.3亿美元。
在2015年度全省45个共建园区考核评价中,我市6个共建园区全部进入全省前10名,苏宿工业园连续7年名列第一。
下一步,我市将把共建园区放到全市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中谋划和定位,与时俱进地创新模式、丰富内涵、提升层次,打造南北合作的“升级版”,在推动南北共建园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上实现突破。与此同时,严格按照“五有三转”的要求和“三个示范区”的目标,积极引导各园区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功能配套,促进开发区产业和贸易的良性互动,拓展开发区转型发展的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