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河治理三十年

核心提示: 九曲河是一条横卧在丹阳境内的母亲河,东从长江进口,西至京杭大运河,有三十多华里长。

九曲河是一条横卧在丹阳境内的母亲河,东从长江进口,西至京杭大运河,有三十多华里长。解放前,河道既窄又浅,两岸杂草丛生。河里只能通行小木船及捉鱼捉虾的小船。旱季,河底干裂;到了秋季,村民可以用毛竹片编织成小竹栅,拦在河中央等候螃蟹;到了雨季,河水勉强可以灌溉靠近河两岸的田地;到了发洪水季节,长江里的水像脱缰的野马,穷凶极恶地冲进九曲河,淹得新桥、界牌一片汪洋,污浊的浑水遍地流,淹死的动物尸体到处都有。

解放初期,政府开始兴修水利,组织青壮年劳动力到长江口筑坝造闸,先拦住这头脱缰的野马,余下的劳动力在当地疏洗河底。到了1958年,开始大力兴修水利,修筑渠道,开挖九曲河。由于当时的财力、物力、劳动力及其它原因,兴修水利工程被迫停下来。到了1964年,国家经济恢复,战胜了三年自然灾害,兴修水利工程又重新启动,开挖九曲河工程又被列入首要工程。

这次工程分两次进行,第一次从长江口开挖到高桥段,同时建好翻水闸。全县青壮年劳动力全部上河道。报酬是按生产队点口粮及记工分,政府再补贴一些口粮及菜金。尽管工程量这么繁重,但你追我赶的精神没丢,到了突击河底时,生产队更加辛苦,河泥全靠钉耙“得”、铁锹挖、肩膀挑,一担河泥从河底挑到河岸倒土的地方,有六十多米远,三层楼房那么高。从河岸看河底的人,像个小孩似的。壮劳动力要两人搭配接着挑,妇女要三四个人搭配接着挑,空担下坡要小跑步。早晨东方鱼肚色,民工就要起床吃早饭上工,有些妇女来不及梳头洗脸也要赶往工地干活,下午要到天黑才能收工,回来的民工个个像泥人,干部社员都是如此。一条六十多米宽的九曲河就靠这些落后的工具,苦力的劳动开挖成功。

九曲河后期接着开工,工程质量要求与前期一样,任务是加直两处河道。原来河道从访仙镇街中间穿过,这次改从访仙镇街外西边通过。另一处河道原来从荆林村中间穿过,这次改从荆林村南边直通京杭大运河。这两处地方都是从平地开挖,工程量非常大,人员也更加辛苦。

九曲河开好后,沿河两岸建好了电灌站,浇灌两岸几百米远的田地。两岸的沟、塘通向九曲河的涵洞也建好了,达到了旱涝保丰收的要求。每村对面架了一座三四米宽的水泥便民桥。常州轮船公司也到丹阳开办了客运中心站,百姓到丹阳方便多了。货船来来往往,显得非常繁忙。

改革开放后,九曲河不能满足交通运输的需要,也不能协调苏、锡、常的抗旱排涝,又把加深、加宽九曲河工程列入湖西工程。

这次工程开工,不是人山人海的场面,只看到鞭炮一放,接着履带式的拖拉机拖着装有像刮果皮刀一样的车厢进入工地。拖拉机拖着这种车厢从河底拖到河岸高处,几下便刮满几吨重的泥土,这样往返拖着,一厢厢泥土便高高地堆在河岸上。整个工地,只有机器隆隆声,看不到几个工作人员。

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一条又深又宽的九曲河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工程完工后,林家桥扩建了翻水闸,每村对面重架了钢筋水泥桥,十几吨重的卡车可以来回跑,楼房式的电灌溉站,沟、塘排水的涵洞,民用码头,防塌墙等一应俱全。河里行驶着载着百吨重的货物船,来来往往。

责任编辑:姜耶妮
相关阅读: 九曲河 河底 开挖 河岸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