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足“硬功课” 释放“吸引力”

核心提示: 眼下已进入6月,全市上下都紧紧围绕“双过半”的目标奋发作为,丹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不例外。走进高新区管委会,上上下下萦绕着“围着项目干”的氛围。

做足“硬功课” 释放“吸引力”

——聚焦“丹阳高新区升格省级高新区 ”系列报道之一

绵绵阴雨,挡不住发展的勃勃生机。眼下已进入6月,全市上下都紧紧围绕“双过半”的目标奋发作为,丹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不例外。走进高新区管委会,上上下下萦绕着“围着项目干”的氛围。作为经济战线的一份子,高新区经济发展局负责人李伟武手上有多个项目在手服务、跟进:建达塑胶、丹京华尔服装、冰城氢能、建亚环保科技、新通球眼镜、金旺电子等项目厂房建设即将动工;恒尚动力汽车涡轮增压器项目、欧密科技碎纸器项目正在进行厂房内部装修,即将投产;恒宝股份扩能、丹凤物流园、中凯达电控、新南洋新型建筑材料、众成工具等一批项目正在进行主体建设……“近几年,高新区每年都有20多个市级重点产业项目落户,高新区的‘块头’也越来越大了。

今年将留雁工业园也纳入了高新区的整体规划。高新区力求项目产业、城市与人三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打造生产高效、生活便捷、生态优美的宜业宜居南部新城。”李伟武说。

丹阳高新区位于市区正南,312国道、214省道、122省道穿境而过,2013年,由原云阳高新区与延陵凤凰工业园整合而成,总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现有各类优质企业338家,逐步形成了医疗器械、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视光学等5大新兴产业集群。一个个新项目、新企业,给高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15年,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8.5亿元,工业销售收入218亿元,出口创汇总额2.8亿美元,新兴产业销售98亿元,约占丹阳全市三分之一。

高新区缘何引得企业纷纷入驻?良好的区位优势自是加分项,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显然是更重要的因素。“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三年来,我们加大建设力度,改善了生态环境,提升了园区承载能力。”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三年累计投入已超20亿元,基本完成了道路路网、管线设施,以及核心区域村庄整体搬迁等工作,振兴路、庆丰路、伊甸园路、华南路延伸段改造、创业路、锦绣路、田园路、恒兴路等10多条重点基础设施道路建设工程相继竣工通车,极大地改善了路网状况,四纵四横”的主干道路全面拉开;

高标准建成汤甲、迈村两个中心村,交付房屋4294套、60.5万平方米;建成208亩的开放式丹凤公园,改善了园区的生态及投资环境;人才公寓项目即将竣工使用,这对提高高新区的人才储备、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如今走在高新区,宽敞笔直的道路如一条条丝带,串联起沿路一个个企业;景观优美的丹凤公园如园区“绿肺”,绿化环境,集聚人气。“三年来,高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颜值’提升了几倍!”高新区有关负责人笑言,颜值”是第一印象,而真正让企业与园区结缘、吸附项目扎根园区靠的还是科技支撑、服务保障等内涵实力。其中,落户在高新区核心区域的“科技小镇”,集园区自我运行及管理、创业孵化及服务、公共技术创新平台的创新能力及开发服务、丹阳市级科技创新中心、丹阳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五大功能为一体。目前,一期工程9栋、4.5万平方米的院士研究站已投入使用,入驻科技型企业23家,建成院士工作站3个,省级、国家级科研机构10余所,为高新区及我市企业参与项目研发、技术改造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而在服务保障方面,从立项到规划评审、土地平整、厂房建设等全过程一条龙式的贴心服务细致周到,全力保障项目落地投产。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丹阳高新区已成长为一个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基础、承载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月17日,高新区获省政府批准,成功升格为江苏省丹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梧桐树茂,有凤来仪。站在省级高新区的方阵,高新区的发展更上了一个台阶,对企业的吸引力也更强了。“我们一方面将进行政策对接,强化省级高新区各项政策对园区在土地、利税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将加大项目招引、建设力度,为项目落地创造条件。”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高新区升格为省级高新区令人振奋,但这绝不是终点站,还有更高远的目标等待征服:力争到“十三五”末,使丹阳高新区在发展质态、产业集聚、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并创成国家级高新区。(云宣  云莹)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