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相伯出生在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之际,去世在1939年中日酣战期间,真可谓“生于忧患,死于忧患”。晚年时,其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紧扣在一起,救国事迹不胜枚举。
上海“一·二八”战事爆发,十九路军奋起抵抗。马相伯对儿媳马邱仁说:国家兴亡,不单不是匹夫有责,你们妇女也有责任。”在他的发动下,由马邱仁发起,马家的亲属捐款筹款,购办医疗器械药品,发动一批妇女,在震旦大学大礼堂,办了伤兵医院。才17岁的闺秀马玉章做了病房护士,参加救护伤员。给伤员包扎喂水,端尿盆,日夜劳累,使多名战士伤愈归队。为此第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派参谋长张仲昌来向马邱仁道谢,马玉章和六位护士获得了红十字会颁发的“红十字奖”。
“九·一八”事变后,马相伯坚决主张“对内团结,对外抗战”,不断向国民政府呼吁“立息内争,共御外侮”,发表《为日祸敬告国人书》、泣告青年书》、《国难人民自救建议》、《实施民治促进宪政以纾国难案》等,组织了中国国难救济会和不忍人会,担任丹阳旅沪同乡会会长,领导乡亲们做了许多支援抗日将士的工作。
营救“七君子”就是马相伯展露爱国情怀的一次义举。
1936年11月23日,南京国民政府以“危害民国”罪在上海逮捕了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等7人,于1937年4月3日对沈等提出起诉,并于6月在江苏省高等法院两次开庭审理。沈钧儒等人坚持抗日救国立场,在狱中和法庭上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从事件开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和国内外进步人士就开展了广泛的营救运动。马相伯亲自致信蒋介石,营救沈钧儒、邹韬奋等“七君子”出狱。七人获释后,特意前往看望马相伯,鞠躬致谢,合影留念。
马相伯更不顾自身衰颓,多次在民众中和广播电台发表演说,号召学生“救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救国”,被誉为“中国第一位演说家”和“爱国老人”。1937年3月,马相伯任国民政府委员,一时间成为中国抗战的精神领袖。
对于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马相伯非常不满:委员长做了许多年,失地也失得不少了,难道委他的人民不应该有所表示么?”由于马相伯多次写文章,发表演说,指责政府,蒋介石就对于右任说:你的老师闹得太凶了,你去劝劝吧,请他收敛一点。”西安事变发生后,于右任急忙向马相伯报告,马相伯说:只要这小子肯抗日,就放了他。”并亲笔拟了给张学良的电稿: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请释中正,一致抗日。”马相伯看到震旦学生朱叔和,曾问他:这小子打仗(抗日)了没有?”朱叔和开始不明白“这小子”是谁,后来才弄清楚是指蒋介石。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日本侵略军逼近南京,冯玉祥、李宗仁劝马相伯移居桂林风洞山。次年,马相伯应于右任请,入滇、蜀,道经越南谅山,因病留居。
1939年,适逢他的百岁寿辰。全国各地和有关团体都举行遥祝百龄典礼。国民政府对其颁发褒奖令,中共中央特致贺电:兹值先生百龄大庆,国家之光,人类之瑞,谨率全体党员遥祝并致贺忱。马相伯给上海复旦同学会的亲笔信为:国无宁日,民不聊生,老朽何为,流离异域。正愧无德无功,每嫌多寿多辱!”他以前方将士浴血抗战劳苦为念,把各方赠与的寿仪移作犒慰伤兵之用。
马相伯在病重时,忧国忧时之情更深。他说:“我只是一只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10月20日,他得知湘北大捷,兴奋异常,夜不能寝,但病势加剧。1939年11月4日,百岁老人马相伯在越南谅山溘然长逝。
噩耗传出,举国哀悼。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联名发唁电:惊悉相伯先生于本月四日,遽归道山,老人星黯,薄海同悲。遗憾尚多,倭寇未殄。后死有责,誓复同仇,在天之灵,庶几稍慰。特电驰唁,敬乞节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