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结合“相伯文化与乡土德育”课题研究以及省级课程基地的打造,紧紧围绕“以独特的相伯文化、独有的乡土资源,培养学生爱国、求真、励志、勤学的品格,同时成就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一目标,我们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实践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学校内涵建设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与太阳对话:
相伯文化的打造
在教师中弘扬相伯文化。我们一方面定期开展“相伯文化与乡土德育”研讨活动,以“相伯文化与课堂教学相融合”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包括评课、议课活动,教师在学习探讨教育家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做到“三个一”:拟写一份教案、上好一堂课、撰写好一份教后小记,以此引导教师与先贤对话,营造校园研修氛围。另一方面认真落实“教学五认真”工作,每月一查,每月一公布,以“活力课堂”为抓手,全面开展高效课堂建设,旨在促使每一位教师在学习相伯文化、学习马相伯教育思想过程中不断拓宽专业视野,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最终获得自身专业再发展、再提升。
与复旦名校交流互动。我校每学期组织教师赴复旦二附中、复旦附小培训学习,近两年来,我校组队先后参加了在浙江平阳苏步青学校、义乌望道中学、山东临沂实验学校等“复旦家族学校”举办的师生论坛、校长论坛,不仅加强了校际联系,更为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和展示风采的舞台,激发了师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进取向上的动力。
营造班级文化氛围。每个年级的活动,均有一系列的细化的德育主题,做到了活动的系列化。目前,学校正积极深入推进“相伯文化”进班级活动。“相伯文化”已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和学校教育的一张名片。
自然教育:
校本课程的开发
本着“国家课程生活化,学生生活课程化”的课程发展理念,我校着力为师生营造适合我校实际的、自然绿色的校本课程环境。
在学习马相伯教育思想的过程中,我校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编写了《相伯文化与乡土德育》、《相伯歌谣》、《文明伴我行》以及教师德育手册、德育案例、学生成长故事等适合师生阅读学习的知识读本。
目前,我们正在修订乡土艺术教材《根雕盆景艺术》、盆景的制作与养护》,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根雕盆景、山石盆景之美,丰富乡土德育的内涵和途径。
乡村课堂:
小班化的个性影响
班级学生数不多,对于学校的长远发展而言,算得上是一个劣势。但只要充分把小班化的优势和潜能发挥出来,劣势就能转化为优势。
注重个性发展。结合农村学校地域特点以及学生多元化的现实情况,我校制定了《马相伯学校小班化教学暂行条例》、中小学教育教学衔接指导意见》等制度,鼓励教师利用教室的大空间,精心设计优美的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鼓励每一位学生都畅所欲言同教师直接进行交流。同时,要求教师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展示的机会。
引进乡土资源。今后,我校将结合《根雕盆景艺术》、盆景的制作与养护》等乡土艺术教材,利用独特的乡土资源,开辟根雕盆景制作室、根雕盆景陈列室等乡土艺术制作室,把自然界的树根、山石等带进教室,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艺术创作,以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爱自然、爱家乡的热情。
相伯社团:
学生自治的成长
我校成立了相伯文学社、相伯艺术社、相伯思辨演讲社等十一个社团,制订了社团章程,并克服各种困难,按照计划开展各项活动。
在社团活动中,我们积极为学生创设展示各种爱好与兴趣的条件,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其中,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实现,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生自治、成功的欲望。
今年对我校内涵发展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和校安工程建设等都在有序的推进之中,我们深知这对于我们这所以名人名字命名的学校发展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眼前的困难是暂时的,前方的路还很漫长——相信我们的实践和努力,一定能为我校乃至我市农村学校的内涵发展开辟一个崭新的视角,我校教育质量提升、办学水平提高的发展目标也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