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苎麻场风雨六十年

核心提示: 苎麻现今在人们心中已经淡忘,可提起苎麻场在丹阳人心中还是记忆犹新。

头1

头2

头3

苎麻现今在人们心中已经淡忘,可提起苎麻场在丹阳人心中还是记忆犹新。

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刚成立初,工农业落后,物资匮乏,经济落后。为了强国富民,国家利用各种途径发展工农业。苎麻在当时也是所需的物资,因此省厅于1957年在丹阳胡桥丘陵地区创建苎麻场,初建时由抗战老兵胡兰舟、王光汉任正副书记,场长郭铁耕由省厅选送。前后发展为7个生产队,队队都有食堂,蔬菜都是自给,为了解决肥源,队队都办了养猪场。苎麻场还种过蓖麻、棉花、苹果、梨子、山芋等农副产品,值得一提的是山芋,在丹阳及周边地区都富有盛名。全场田亩总面积2000亩左右,主要以苎麻为主,80%的田地是种植苎麻,苎麻场属于地方国营企业,收支归场部统一合算。

苎麻是速生草本植物,工序多而繁杂。全年收割三季,也是大忙三季。分别在公历6月10号、8月10号和10月10号开始收割。

从6月到10月每两个月收割一次。因为苎麻是速生植物,早收又太嫩,晚收又影响下季产量,一定要在农历夏至、处暑、霜降三个节气前完成收割。而收割苎麻要三批人员同时作业,首先要用竹条把麻叶打掉,再用镰刀割倒成堆,然后经过刮麻机去秆、去皮、晒干过秤进仓,每亩单产干麻30斤左右。虽说是刮麻机,就是一张凳子两头各一把刀片,一张凳子可两人同时作业,刮麻体力消耗特别大,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每天每人都有定额,天天起早摸黑也难以完成任务,因田多人少,全年三季都得请季节工。

苎麻管理非常重要,特别是春季要用豆饼等有机肥料挖沟施肥,刮麻前还要追加一次化肥,主要促使它快速生长,每刮一次麻要管理一次,还要施一次肥。苎麻是怕冷不怕热,越热长势越快;冬天苎麻根部要覆土防冻。因为苎麻吸肥量极大,每年还要结堆肥无数,闲时还要到丹阳县城把民用垃圾用来作肥料,为了国家利益,虽然艰苦但职工还是苦中有乐。

在三季大忙中县城有很多部门前来苎麻场支过农,如:商业部门、饮服和县中学生等。在“文革”中五七干校就设在苎麻场,他们为苎麻场做了很多事,为场建了许多舍屋,出力出汗、出谋划策,为往后发展帮助非常大。1970年,苎麻场老书记年事已高离职休养,由五七干校学员吴秋鸣任书记。吴书记对苎麻场非常了解,也深知苎麻场职工不容易。为了提高职工生活水平和积极性,首先把以场合算改为以队合算,全场实行自负盈亏,队队搞竞争,人人争先进,年终根据各队的收入高低发年终奖,职工拿到了实惠,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就在这一年把双墩林场合并进苎麻场,增加了两个队,全场为9个生产队。苎麻场改名为五七林麻场(因为五七干校还在,县委书记宋亚欣,副书记马文钦,县长韩长林等干部还在牛棚,所以把五七两字加进为五七林麻场),为日后林业发展指明了道路,同时招聘人才发展工业,这样林、麻、工同时进行。

这年冬季,苎麻场从宜兴采购竹母大战水晶山,用两年冬闲时间使晶山湾全部植满毛竹。来年春天,场里通过县局从各公社派民工,从卧龙岗至白龙寺栽上杉木和其它苗木,那片山岗后取名为群英山。往后两三年,每当冬闲场里又在煤炭山挖塘搞绿化。

因煤炭山部分地方有岩石,职工用钢钎打眼,用炸药炸塘,栽树搞绿化,使这片荒山全部成林。十年后,当年购入的毛竹成材,毛笋出售,群英山、煤炭山全部成林。可惜的是1985年晶山湾、煤炭山因谏壁发电厂征用,毛竹、杉木全部砍伐。

因科技进步,苎麻用量逐渐减少,由工业品替代,之后五七林麻场就改成了胡桥林场。原二队分流出去,单独成立为种畜场,皇塘林场接入为林场分场。在苎麻转林的关键时刻,县局为了加速发展林业,送来了一批城镇知青,为发展林业增加了活力,且基本完成当初“以林促工,以工养场”的发展方向与远大目标。1980年后,为了搞活经济繁荣市场,林场又发展了一批茶园。

丹阳撤县建市,胡桥林场更名为丹阳市林场,队也更名为工区。丹阳市林场在这几十年中,为全市发展各种苗木做出了积极的努力,输送了大量苗木树种,为全市绿化作出了贡献。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和时代变化,林场实现了体制改革。如今老职工都退休安度晚年,享受着天伦之乐。

责任编辑:张钰婷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