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年来部分地方轻易乱改地名、地名命名“贪大、媚洋、求怪、重复”的现象,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23日表示,各地要加强对地名文化的保护,在明年6月完成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任务。
经济社会建设发展中,一些地方轻易乱改地名,地名命名“贪大、媚洋、求怪”,以致出现“曼哈顿”“土八路”等标新立异的奇怪地名、别扭地名,“让群众看着一头雾水”,莫名所以,难以适应,而许多承载厚重历史传统、寄寓千年文化底蕴的特有地名,则不断消逝,割裂了历史和人文,“割断了地名文脉”,背离了公序良俗,损伤了民族情感,让群众心生不满,意见纷纷。
外来突变打破内在机理的有序平衡,会让人体不适生病。同理,地名“大洋怪重”,也是罹患了一种阴阳失调的“道路病”,违背了历史文化传承的客观规律,悖逆了地名演化发展的文明轨迹,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朴素情感和特有“乡愁”,打破了经济社会有序发展的应有平衡,让道路、街巷这些攸关建设发展的历史、文化、经济大动脉“负病前行”,导致前路崎岖,步履蹒跚,事与愿违。
地名“大洋怪重”阴阳失调背后,说到底,是某些地方和决策者罹患了一种思想“怪病”。这种病,是“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名义下浮躁冒进的功利观,浅薄轻佻的历史观,实则是以权媚商,漠视社情民意;这种病,是有权任性,是“一言堂”,是拍脑袋决策,让民主法治缺失,制度的笼子虚设;这种病,是政绩的饥渴、焦虑,变异扭曲的政绩观替代了科学发展观;这种病,还不排除一些地方、官员“宁信鬼神不信马列”“但求风水不求民生”的封建糟粕、信仰迷失,以致开桥开路、大拆大建、到处改名命名……有病就得治,就得抓住思想“怪病”的病因,并对症下药,如此才能拔除沉疴,得见疗效,恢复健康。
一方面,地方发展要牢牢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严把权为民所使、利为民所谋的权力观,造福社稷民生。
一方面,还要扎牢制度的铁笼,让权力不再任性,依循民主、法治的轨道有序运行,要认真贯彻落实《地名管理条例》、《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实施方案》等法律法规政策要求,以及各地关于地名保护的地方法规等要求,严格依法行政、立足传承保护、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尊重民意,坚持“地名要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则,做好地名保护和整治工作,厚植地名文化,保护地名非物质文化遗存,营造规范有序的地名环境,刹住地名胡乱更名、“大洋怪重”的不正之风,形成地名命名、更名、注销和使用的规范管理长效机制,让人们“记得住乡愁”。与此同时,对有令不行、权力伤民、以权谋私等的违法违纪、贪婪腐败现象,要严密防范、严肃查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