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说明
为推进丹阳市城镇化发展,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促进丹阳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丹阳市委、市政府委托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丹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规划方案已通过江苏省住建厅组织的成果审查,为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建立公众参与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有关规定,城市总体规划报送审批前应进行公示,充分征求社会公众意见,修改完善后报上级部门审批。现对《丹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进行公示,欢迎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王峰、费丹靖
联系地址:丹阳市规划局
联系邮箱:dygh2013@qq.com
咨询电话:0511-86506633
方案简介
一、规划总则
(一)修编目的
为落实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要求,适应新常态下丹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进丹阳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引导丹阳中心城区高效集约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丹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二)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条)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2012)
4.《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
5.《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
6.《江苏省2030年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要点》(苏建规[2009]91号)
7.《丹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
8.《关于同意修编丹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复函》(苏建函规〔2014〕351号)
(三)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新型城镇化,把握长江经济带等战略机遇,五化协同,实现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依据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优化市域空间布局,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多规融合;结合丹阳全市发展新导向,积极推动城市转型与特色发展,合理构建中心城市发展框架。
(四)规划层次及范围
本次规划主要包括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两大层次。其中,规划区范围包括丹阳市域行政辖区全部,总面积1047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范围为北至市域行政边界,西、南至312国道,东至京沪高速铁路、荆东路及九曲河,总面积192.5平方公里。
(五)规划期限
现状:2013年;
近期:2014-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六)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
关注人的城镇化,有序引导农业人口及外来人口在城镇落户;关注城镇化质量,有序引导城乡发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实施区域差异发展,促进城乡发展同时有效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2.集聚集约
以存量挖潜与转型发展实现中心城市紧凑集约;以差异布局与重点发展实现市域城乡空间集聚建设;以低碳集约与特色发展实现市域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
3.交通引导
完善并提升市域交通廊道,引导沿沪宁与滨江重点城镇发展;打造特色城乡公共交通,支持特色城镇与旅游发展;建设客货运综合枢纽,促进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提升城市中心能级。
4.城乡一体
有序引导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衡配置,统筹城乡公用设施合理布局,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二、城市性质、规模与目标
(一)城市性质
城市性质代表一个城市在特定区域内的地位和主要职能,规划确定丹阳市的城市性质为:沪宁线上新兴的地区中心城市,重要的商品流通中心和新兴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
(二)城市规模
近期2020年:城市人口45万人,建设用地规模53.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17.8平方米。
远期2030年:城市人口55万人,建设用地规模60.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10.0平方米。
(三)城市发展目标
协同推进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促进丹阳经济转型与创新发展,逐步缩小丹阳与苏南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持续提升丹阳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益,构建绿色低碳的交通体系,将丹阳建设为区域性特色商贸宜居城市。
(四)总体发展战略
依托资源,特色指引:立足专业化、规模化的市场及品牌优势,着力引入国际性生产机构,以专业化市场的国际化为推动力,实现特色要素的高层级。
1.建设产业名城
依托现有眼镜等专业市场基础,强化特色产业发展,寻求产业高端突破,将丹阳市建设为国际化的商业贸易城市及专业化的现代服务基地。
2.保护文化传统
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提升丹阳城市软实力与区域影响力,打造以齐梁文化著称、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
3.推进生态文明
结合山水空间构建全市生态安全格局,提倡绿色低碳的生活生产方式,建设品质化慢行设施与环境,营造生态文明城市。
三、市域城镇体系
(一)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市域近期2020年常住人口105万人,远期2030年常住人口115万人。
市域近期202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70%,远期203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83.5%。
(二)总体空间策略
1.生态优先,构建安全的城乡生态格局
保护市域山水空间格局与自然资源环境,集中集约建设城乡居民点,构建协调融合的城乡建设空间与自然生态空间格局。
2.文化延续,保护与弘扬地域特色
保护地区历史文化,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特色,培育乡村特色产业,构成城乡一体的文化保护、旅游开发与特色产业体系,凸显地域特色。
3.因地制宜,差别化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根据市域自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建设基础及未来发展潜力,将市域划分为不同分区,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措施,推进城乡统筹建设。
4.服务均等,打造一体化城乡空间体系
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路,构建覆盖城乡、等级清晰、标准公平的公共服务体系,重点提升中心城区高端服务功能及乡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质量。
(三)市域布局结构
形成“一主一副四片”的市域空间布局结构。
1.一主
丹阳中心城区,服务市域、带动周边的中心城市,打造沪宁线上的新兴节点城市。
2.一副
整合丹北镇及界牌镇,打造丹北-界牌城镇组群,服务市域北部、东部的副中心,滨江地区重要的宜居新城。
3.四片
根据市域发展基础、资源条件、未来发展潜力及规划目标引导,将市域划分成四大功能片区:依托大型交通走廊打造沪宁城镇集聚片区;依托滨江岸线及沿江发展基础打造滨江城镇集聚片区;依托水晶山及高铁枢纽节点打造东部旅游度假片区;加强西部城乡联系,打造西部特色农业片区。
(四)市域城镇体系成“中心城市-重点中心镇-一般镇”的三级城镇体系
四、中心城区布局规划
(一)发展方向
南延北展,强化沪宁;东调西优,精致发展。
(二)空间发展策略
1.产城融合,协调发展
明确城市发展方向,优化功能空间布局,打破现状工业围城格局,从整体结构优化调整的角度合理分配生产、生活、服务空间布局,加强产城融合发展。
2.交通引导,组团发展
关注跨运河交通节点改造,完善城市路网体系,积极衔接镇江市轨道交通线网,推行公交优先,引导城市功能调整、功能组团的形成和各级中心的培育。
3.生态建设,品质提升
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绿地建设质量,加强水环境整治及滨水空间打造,凸显江南水乡城市特色;加强旧区环境改造,提升城市景观形象,建设精致城市、宜居城市。
(三)空间结构
促进开发区向综合型城区转变,形成“一廊双城”的空间布局结构。
(四)城市组团发展引导
中心城区形成西部老城区、东部新城区的空间格局,共包含7个城市组团。
注:1.组团面积为组团范围面积,包含水域及部分生态绿地面积。
2.规划203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55万人,建设用地规划60.5平方公里。
五、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一)轨道交通
1.高速铁路
京沪高速铁路主要承担丹阳与京沪沿线城市的长途快速客运联系,境内设丹阳北站。
2.快速铁路
现状快速铁路有沪宁城际铁路,规划建议新增吕城站,带动吕城镇发展。
规划镇宣铁路从镇江丹徒站往南引出,由丹阳市域北侧过境。
3.普速铁路
京沪铁路站场功能进行优化调整,丹阳站主要承担对外长途客运,丹阳货场位于陵口,打造公铁水联运枢纽。
(二)公路网络
1.高速公路
形成“两横两纵”的高速公路网络,包括沪宁高速公路、沪常高速公路、镇丹-丹金溧高速公路、江宜高速公路。
2.干线公路
形成“五横六纵”的干线公路网络,包括通港路(北部干线)、滨江快速通道、S122、S358、S340、S240、G312、S357、G233(S203)、东部干线(S358)、G346(S308)。
3.水运系统
提升夹江为一级航道,京杭运河、丹金溧漕河为三级航道,增强高等级航道网的整体运输能力,与港口形成良好的集疏运衔接关系。根据夹江岸线资源条件和沿线用地开发状况合理集约化利用岸线资源。
4.航空
强化周边机场利用,与南京禄口机场、常州奔牛机场通过高速公路、快速干道实现多方式快速交通联系。
预控丹阳通用机场位于延陵镇行宫村,带动延陵旅游发展,配置机型为直升机,主要服务于公务飞行、观光旅游。
5.城市道路网络
城区路网呈方格网状分布,包括结构性主干路、一般性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4个等级层次。
结构性主干路按“三横两纵”分布,三横由北向南依次为通港路、北二环路-丹桂路、南二环路,两纵由西向东依次为西二环路、迎宾路-东方路。
一般性主干路形成“十横十一纵”的一般性主干路网结构,“十横”由北向南依次为站前路、北二纬路、九纬路、北三环路-八纬路、北环路-迎春路、新民路-云阳路、南环路、振兴路、南三环路、丹南路;“十一纵”由西向东依次为:西三环路、湖心路、西环路、城河路-华南路、丹凤路-丹金路、北一经路、齐梁路、九经路、荆阳路、荆东路、荆丰路。
次干路以各片区为单元自成网络,主要承担片区内和片区间短距离交通联系,同时分流主干路交通,对道路网络骨架起补充作用,直接服务于沿线建设用地。重点对老城区组团、高新区组团进行支路网加密。
六、近期建设规划
(一)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4-2020年。
(二)规模控制
规划2020年城市人口4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5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17.8平方米。
(三)建设重点
强化区域空间协调,加速推进镇丹一体化发展,进一步促进区域空间协调和统筹发展。加强市内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实施旧城区工业用地的功能置换,重点建设高新区、生命科学园北部工业集聚区和经济开发区沪宁高速北侧区域。合理调控房地产开发,大力推进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网络的建设,完善居住社区、基层社区的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加大城市级公共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旧城区城中村改造。加强区域交通设施、城市内部道路网络构建和运河两岸联系贯通。保障水资源供应安全,推进区域供水工程建设,保障城市能源供应稳定,全面提高城市基础设施能级。
七、附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