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华
有句老话说得好,世上最微妙的关系就是婆媳关系。在我市太阳城小区有一位年过六旬的孝顺儿媳周丽华,多年来一直悉心伺候着自己的婆婆。在与安徽婆婆多年相处中,最微妙”的婆媳关系不仅被处理得温馨融洽,她更用行动诠释着“百善孝为先”的真谛。
和大部分家庭一样,周丽华告诉记者,自己早年前对婆婆也曾有过抱怨,“因为丈夫老家在安徽,当年从部队转业来到丹阳,孩子还小,自己和丈夫都需要工作,就想把婆婆接来一起生活,也是希望婆婆可以帮忙带带孩子,照顾家里。”也许是老人不舍故土,尽管儿媳周丽华再三提议,可婆婆就是没答应。“后来我们也只得定期回去看望她,给她买些吃的用的,留些钱给她。”就这样,婆媳分隔两地,各自生活。直到五年前周丽华退休后,学习了传统文化,逐渐明白孝道的重要性。“我就觉得人生有两件事不能等,一个是行孝,另一个是行善。”她告诉记者,因为越发感到自己对婆婆的照顾不够,将婆婆接来一起生活的愿望也愈加迫切。于是,三年前,周丽华独自一人来到丈夫的安徽老家,像往常一样陪婆婆住了一段时间,悉心照料之余更是左说右劝,终于将婆婆说动,一起回到丹阳。
虽然婆婆的身子骨还算硬朗,可90岁的高龄还是让周丽华的心时刻挂记着,生怕一个转身,婆婆就会有闪失。于是,自从把婆婆接到身边后,周丽华就像是婆婆的影子,时刻伴随在旁,形影不离。婆婆去厕所,她就在外头候着,时间一长就要询问是否要帮忙;婆婆看电视,她也坐在一旁坐着,一发现老人家睡着了就去拿条毯子给盖上,以防老人家受凉。一到晴好天气,周丽华还会搀着婆婆外出散步,去超市、去公园,去婆婆想去的地方,让老人家常常保持愉悦的心情。久而久之,婆婆也习惯了儿媳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关心,每次吃过晚饭,儿子提出要陪母亲去附近的万善公园散散步时,老太太都会一口拒绝,点名要儿媳周丽华陪着,“婆婆是嫌我老伴走路太快,步子又大,她跟不上,所以喜欢和我一起散步,我都会挽着她的手,陪着她慢慢走。”就这样,小到穿衣吃饭,大到外出旅游,周丽华悉心照料了婆婆一年多。
离家久了,90岁高龄的婆婆思乡心切,三番两次提出想回安徽老家看看。“婆婆时常念叨着放心不下家里,要回去看看,还和我约定等到万善公园的寺庙建好了,她就回来,并且再也不回老家了。”拗不过婆婆的周丽华只得顺了老人的心,并和婆婆一道回了安徽,还将老家的房子里外都收拾干净了才离开回到丹阳。岂料,婆婆回老家还不到20天,一天夜里,周丽华接到了老家的来电,让她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那边电话里说婆婆下楼的时候脚滑,摔了一跤,把盆骨给摔坏了。”得知了婆婆摔坏盆骨导致瘫痪在床的消息后,周丽华和丈夫立马坐火车赶回老家。在前往安徽那边医院的路上,周丽华的心里好似打翻了五味杂陈,有对婆婆执意要回家的不理解,也有对自己没能好好劝说将婆婆留在身边照顾的懊悔,可是一见到婆婆痛苦地躺在病床上,她的心顿时只剩下心疼和不舍。“之前还好好的呢,能走能动,一下子只能躺在床上喊疼,我看了心里真不好受。”为了能更好地照顾婆婆,周丽华毫不犹豫地留在了安徽,两点一线往返在医院与家里。在照顾老人的日子里,她每天一大早就起床去菜场,挑选最新鲜的鱼或鸡,买回家熬煮,然后放在保温盒里拎去医院,喂给婆婆;只要没有其它事情,周丽华都会呆在病房陪伴婆婆;为了让瘫痪在床的老人家保持干净整洁,周丽华一直坚持每天为婆婆擦洗身体、梳理头发……从无半句怨言。
经过数月的细心照料,婆婆慢慢开始可以下床走动,90岁高龄身体恢复的速度让诊治医生都感到诧异。在婆婆出院后,周丽华夫妇俩本想即刻带老人回丹阳疗养,可考虑到老人身体刚刚复原,新长出的骨头还很脆弱,适不适合这般奔波?思前想后,周丽华决定开启两地奔波漫漫之路,每隔一段时间就回安徽照顾老人,给她剪剪指甲理理发。“老家的其他亲戚想帮忙伺候她,她都拒绝的,就要等我去给她洗洗弄弄的。”记者问起来回奔波的辛苦,周丽华淡然地挥了挥手,说道:“不辛苦不辛苦。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有她在就是我们最大的福气,我的心里就很踏实。”(妇宣束丽娜文/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