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应对春季“心理感冒”:焦虑、抑郁

核心提示: 春季,气温变化幅度大,不仅人体容易出现感冒,人的心理和情绪也容易“感冒”。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心理感冒?

春季,气温变化幅度大,不仅人体容易出现感冒,人的心理和情绪也容易“感冒”。春季是各类精神和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因为冬去春来,气候变化剧烈,影响人体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情绪。心情压抑、兴趣降低、焦虑、精力不足、悲观失望、自我评价过低、整日唉声叹气等,自信心不足,做事忧郁,担心自己做不好,伴有睡眠障碍等。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心理感冒?首先是心态的调整,凡事不极端追求完美,保持平常心去面对学习、生活、工作。不合理情绪并不一定是某个特定的诱发事件直接引起,而对事件的不合理的认识和评价才形成心中的困扰。所以,合理的认知有助于产生合理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保持心情开朗,可主动和他人交流、谈心,以及时排解压力。

培养自信心,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压抑需求导致心理症状发生。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拥有自己的独特,拥有别人所不能拥有的东西,同样你也不可能拥有所有你想拥有的东西。时常告诉自己,没有人是完美的,相信自己,你会做到更好。同时,增加一些兴趣爱好,积极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培养自信。

运动方法调整,每天安排室外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郊游等,增加大脑感受到的外界刺激,使个体从关注“心内”世界转而关注“心外”世界,合适的转移可得到心理的放松。运动还能增加大脑的供血供养,起到放松和愉悦心情的作用。

“心理感冒”如同身体感冒,并不可怕,不必为此紧张,但也不要忽视,我们应该科学认知、有效调节心理症状,必要时向心理专业人士求助,这样就能拥有心理积极和健康。(均波)

16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