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这是人们认定的一条真理。
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为了落实毛泽东主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批示精神,城乡各地积极响应这一伟大号召,建造土圆囤储备粮食势在必行。
我们荆林公社的荆林粮库原来设在荆城桥东边,紧邻老九曲河西侧,荆城石拱桥西北。每逢一年两季的稻、麦登场,粮管所人员收购粮食忙得不亦乐乎,当村民千车万担把收获的余粮,爱国粮”运至粮站,工作人员为他们验收、过秤、划码开票结账。国库容有限,当仓库收满,便在仓库的东边河埂的空地上堆包,里面放粮食。不过,因堆的麦包太高,突然间坍塌麦包将一个七岁的孩子压死在下面的事情也发生过。
总的来说,由于建设发展的需要,荆城桥粮库经过长时间的运转,已很难适应收粮需求,只能另在王巷村东,南靠新九曲河,又建造了一座新的粮管所。原荆林公社拥有24个农业单位,耕地面积2.8万亩,生产出大量粮食,除留下村民的口粮、种子外,多余的三购粮食(征购、超购、议购)全部要出售,老靠新建的粮仓完全达不支收粮需要,这时土圆囤(形似草原上的蒙古包)土法上马,缓解库容压力。
经过一阶段的前期准备,千方百计动脑筋,千军万马齐上阵,有人出去弄石头,有人组织施工人员,选择晴朗天气,通过精心施工,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在九曲河的北面河埂上建起了六七个土圆囤。
圆囤的做法不太复杂,材料主要是稻草、泥巴。先在河埂上选择地势平坦的地方,平整夯实为扳块状,打样,石头作基础,上面开始,一层一层黄土泥巴夹稻草一圈一圈地囤上去,留窗口通风,最后封顶。先用竹竿作支撑,如伞骨一样,然后铺上稻草。圆囤一般高5.5至6.米,直径4米,囤内可容纳8~10万斤粮食。
之后慢慢地,城区直属粮库、西郊粮库等陆续建成,满足了收购及屯粮需要,于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土圆囤退出了历史舞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