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健康素养,快乐平安过年

核心提示: 后天,2月8日,就将迎来猴年春节。春节是辞旧迎新的日子,我们要告别生活中的坏习惯,迎接新理念。

后天,2月8日,就将迎来猴年春节。春节是辞旧迎新的日子,我们要告别生活中的坏习惯,迎接新理念。最近,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火热出炉,值此新春佳节之际,我们送大家一副健康对联,和大家一起学健康知识,提高健康素养。上联是“多果蔬控慢病戒烟限酒辞旧岁”,下联是“少熬夜多运动心情舒畅迎新春”,横批为“健康过大年”。

多吃果蔬少油盐

春节饮食不妨参考最新发布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以下简称新《健康素养66条》)和《美国居民膳食指南》。春节膳食仍应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荤素、粗细搭配。每天食用奶类、豆类及其制品,用酸奶、自制豆浆等代替其他甜饮料。蛋白质的摄取上,可以用鱼虾等海鲜替代部分肉类。膳食要清淡,要少油、少盐、少糖。可以多准备一些水果,如梨、柑橘、柚子、草莓等。

走亲访友限酒烟

60种疾病与过量饮酒相关,其中包括脂肪肝、肝硬化、骨质疏松、高血压、冠心病等。新《健康素养66条》指出,吸烟和二手烟暴露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病。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男性每日摄入的纯酒精量应不超过20克,约为一杯红酒的量。另外要避免空腹喝酒和“一口闷”。

控烟限酒并不是春节才要注意的,而要贯彻到每一天的生活中。特别要为家人、孩子考虑,不要让他们吸二手烟。

少坐多走动一动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坐不动,气血不畅,会使肌肉松弛、倦怠乏力,重则还会影响到血液循环,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伤神损脑、精神压抑。世界卫生组织早已将久坐列为十大致死致病元凶之一。久坐导致腰椎承受的压力增大,长此以往可能导致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新《健康素养66条》建议,成年人每日应当进行6000~10000步当量的身体活动。建议大家春节时,利用一切机会站起来、动起来。

娱乐适度不熬夜

古人讲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为了让身体听从大自然的安排。熬夜违背了自然规律,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新《健康素养66条》建议,劳逸结合,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因此,我们切不可因为放假而放纵自己,保持规律作息,11点前就上床睡觉。如果因为有人放鞭炮而睡不好,次日要好好午睡,把精神补回来。

控压降糖稳慢病

多数“三高”人群平时健康自我管理做得还不错,但一到逢年过节期间就忘了健康这码事。大吃大喝,管不住嘴迈不开腿,导致血压、血脂、血糖又高了,带来健康隐患。

新《健康素养66条》建议,慢性病人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血糖和血压的变化。呼吁广大慢病患者,过年期间更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切不可疏忽大意。除了管住嘴、限烟酒、少激动,还要备好常用药。特别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甲亢、甲减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药品,最好备足十天到半个月的量。节前做好血常规和肝功能的复查,及时与医生沟通,避免因药物副作用影响过节。患者还应注意服药的饮食禁忌,不要因熬夜、看电视、聊天等而漏服药物。

远离意外保平安

过节图的是开心,一定要避免去做危险的事。新《健康素养66条》建议,戴头盔、系安全带,不超速、不酒驾、不疲劳驾驶,减少道路交通伤害。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则提示大家,春节开车走亲戚,尽量不开夜车,尤其要避开18时至21时这一“魔鬼时段”。并注意克服急躁情绪,保持心境平和,防止路怒、追逐竞驶等。

聚不过喜离莫忧

古人说“七情致病”,心理社会因素在某些身心疾病的发病上起到“扳机”作用,慢慢会转化成持续的情绪低落或躯体问题。俗语说的“心揪成一团”,就是形容焦虑对身体的伤害。

老年人要增强心理自立,有自己的生活乐趣,春节时也要保持自己的节奏,到点该睡就睡,别迁就子女。老人的“再社会化”很重要,要找到这个年龄自己能做的和希望做的事情,要有社交活动,安排好生活,不要“与世隔绝”,走出相对封闭的空间。

(张杰)

责任编辑:张钰婷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