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亲见七峰山摩崖石刻

核心提示: 1974年我高中毕业后,在生产队务农了一段时间,就被派到尧巷林果场做工。尧巷林果场属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尧巷村的副业生产基地,以种植林木、栽培果树、池塘养鱼等项目为主。

1974年我高中毕业后,在生产队务农了一段时间,就被派到尧巷林果场做工。尧巷林果场属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尧巷村的副业生产基地,以种植林木、栽培果树、池塘养鱼等项目为主。尧巷林果场建在金鸡山上(即宋朝康王被金兀术追击后南过长江的落脚处),有大小山包五座,山地面积300多亩。山上的黄土土质特别适合栽培梨树,且生产周期短,挂果早,很受老百姓的喜爱。

1976年,尧巷大队为了发展经济,增加集体收入,大力栽培林果树,以梨树为首选树种。发展梨树要先育苗,梨树苗要用野梨树的幼苗根来嫁接。当时的林果技术员郭金华,他和丹阳县嘉山苗圃很熟悉,知道靠近嘉山苗圃的七峰山上有许多野梨树。到了秋季未,场里组织人员,准备用一天的时间,到七峰山上采摘野梨树果。场里的二十多个年轻人一早乘拖拉机到七峰山的东部去采摘,我和场会计王志川负责搞后勤烧中饭。烧饭地点设在李家沟我亲戚家里,李家沟就在七峰山东北侧。

中午吃过饭后,我们都加入到采摘野梨树果的劳动中。我紧跟上午去过采摘工地的场里人员,爬山走路时要注意力相当集中,双手要抓紧陡峭的石壁缝隙里长出来的杂草和小树。因为行走容易地方的野梨树果已被人采摘掉,我就专拣没有被人采摘的陡峭的石壁处攀登。当时年纪轻,争强好胜的因素也有一部分,上午没有出力采摘,下午想多采摘点。

在采摘休息时,仰头看到石壁上有隐隐约约的字。字的排列有的是横向,有的是纵向。我感到十分奇怪,这荒山石壁上,既没有房屋建筑,也没有人居住,怎么可能有字刻在石壁上呢?我就大叫道:你们看,这石壁上有字”。此时尧巷一队的郭梅华和三队的朱玲娣靠近我在采摘,她们说:你眼睛看花了呀!有哪个鬼到这里来写字”。我指着有字的石壁给他们看,她们说是石头风化的痕迹,我没有理由驳斥她们,只能将信将疑地认为是石头风化的结果。夕阳西下,我又到了另一个石壁峰下,看到了石壁上也刻了许多字,且有的字距山地很近,用手就可触摸到。由于夕阳下的阳光此时变得很柔和,阳光照射在石壁上,看到的字还刻得比较深一些。我用手去触摸后,确认这是人为刻的字,绝不是石头风化形成的。当时因为没有历史文化知识,不知道有明代的孙统在七峰山建过园林,曾题过碑碣,所以那些鬼斧神工的字也没有用心去记,只是脑子里多了一个疑惑。

第二年的秋季,场里又组织人到七峰山去采摘野梨树果。因七峰山东北部峰峦叠嶂,去年爬山吃了苦头,所以就到七峰山的西边采摘。七峰山西边的山头要平坦一些,没有看到石壁上有碑刻。

几年前参加了丹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听符志成等老师谈到七峰山的摩崖石刻,我就想到在尧巷林果场去采摘野梨树果时看到的石壁峰上的字。庆幸的是自己能直接看到500多年前石壁上的摩刻文字,并亲手摸到明代留下的摩崖石刻上的瑰宝;遗憾的是当时没有将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的碑文记录下来。历史记载,因有弘治、万历、大山、磨盘、西山、陈家、朝东等七座山,故严庄孙氏私家园林名为七峰山房,由孙统始营建。七峰山房建有堂、楼、馆、斋、轩、亭、台、室、园等80余处(座),气势宏伟。当时的长江濒临七峰山房,每年有达官显贵和文人墨客前来游玩。如华盖殿大学士、内阁首辅杨一清、“吴中四才子”中的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等曾前来做客。据《孙氏家谱》记载,孙育请工匠将杨一清的《石壁诗》、唐伯虎的《石壁题名》、工部尚书杨守作的《题孙氏七峰山房》、太仆寺卿吕元夫作的《题孙氏熙春台》等诗文镌刻在长江边的石壁上,也有可能我当时看到的碑刻就是他们的其中一首。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一股倭寇从武进县孟河镇窜至丹阳北乡的孙氏园林处,在大肆抢劫掠夺后,又将七峰山房付之一炬。一代名园,就此毁于一旦!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七峰山一带办起了采石场,经过几十年炸山采石后,遗留下一点墨迹的摩崖石刻也荡然无存,七座山峰被炸得面目全非,留下来的只有破碎的记忆和无尽的哀痛!

责任编辑:张钰婷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