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埂和土结,都是泥土制作的。从旧社会过来的农村老年人,都知道草埂和土结的制作及它们的用途。
草埂是养牛的人家必备的,每年秋收后,主家就在地势较高而贫瘠的稻田里,靠近田埂边和田中间,用铁锹挖出约30厘米长、20厘米宽厚的土块,这就叫草埂,将靠近田埂挖的草埂放在田埂上,若在中间挖的,就放在一边。耕田前,将草埂搬到田埂上,待晒干之后,用挑箕或独轮车挑运到门前空地上,堆码起来,上面用稻草或麦草扎把盖好备用。
养牛人家的牛圈,都是泥土地面,深秋到来年初春期间,牛都在牛圈里度过。牛是牲畜,拉屎撒尿,随时都会使牛圈脏湿。白天,主人家一般掌握牛的拉撒时间,大人或小孩子,按时到牛圈,拿“撩勺”等它拉撒,牛并不笨,叫它几声,就拉或撒了,但夜里,就拉撒在地上了,尤其是公牛,撒在身底下,就须把草埂敲碎,填在湿地上,把尿吸干,保持牛圈干燥。日积月累,牛身底下积厚时,就清理牛圈,这就叫牛窝灰,堆积起来,是极好的肥料。
土结,实际上就是砖坯。旧社会,多数人家都比较贫困,搭披屋、砌灶头、砌鸡窝等都用土结。主家根据需要,有计划地打土结,秋后和春天农闲时,把村庄附近高坡上有粘性的黄土挖运回来,铺放在场地上。晴好天气,将泥土铺成圆形,四周略高些,然后挑水,将土润湿。待后,全家老少齐上阵,赤脚踩泥,随时调节好湿度,当踩到有一定粘度时,即可制作了。用长方形板砖的木模,放在平地上,双手捧泥入模,压平实后,用竹片或木片,在模上一刮后脱模再制作,一块块排列在平地上,晾晒几天。大半干时,将土结铲起,用菜刀或砍刀,把着地的一面削平,而后晒干,在垫高的地面上,整齐地堆积起来,上面盖上草或草帘子,备用。
贫苦人家砌灶头,灶面和屋上面的烟囱用砖砌,其余都用土结砌;搭披屋,底层用砖砌,上面都用土结砌;有的人家建平房,底层和外墙用砖头,里面就用土结砌。砖头要花钱买,土结只花力气,不要花钱。这就是穷人家的穷办法,各方面都精打细算,一代一代地苦度光阴。
解放后,农民逐渐摆脱了贫困,生产生活方式都起了根本变化。现在我们丹阳农村,农田耕作已机械化了,不再是用牛耕田;农村绝大多数旧房已改建成楼房,农民过上了幸福的好日子。草埂和土结早已成为老年人的记忆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