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纯真博物馆》里有三段有意思的话,其一是:“我的胃里有午饭,脖颈上有阳光,脑子里有爱情,灵魂里有慌乱,心里则有一股刺痛。”这可以看成小说的基调。其二是:“每个聪明人都知道人生是美好的,人生的目的是获得幸福。但最后只有傻瓜们才会幸福。我们将如何来解释这个问题?”这可以看成是作者的思考,这思考不局限于人生。
“那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而我却不知道。如果知道,我能够守护这份幸福吗?一切也会变得完全不同吗?是的,如果知道这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我是决不会错失那份幸福的。在那无与伦比的金色时刻里,我被包围在一种深切的安宁里,也许它仅仅持续了短短的几秒钟,但我却在年复一年中感到了它的幸福。”帕穆克用这段文字,拉开了一个故事的帷幕。
《纯真博物馆》是由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穆克撰写的一部小说。这部小说于2008年8月在伊斯坦布尔出版。2010年1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引进并出版了该书的简体中文版。
帕穆克的这部小说,讲述了古老的爱情与阶层的冲突故事,同时涉及土耳其当代社会依然隆重的“童贞”问题。但是作家帕穆克赋予这个故事最关键的主题是“纯真”一种与阶层、贫贱、门第、习俗、社会舆论、朋友社交等等因素“无关”的“纯真”的爱情。
伊斯坦布尔,1975年,有婚约在身的30岁少爷凯末尔爱上了自己的穷亲戚、18岁的清纯美少女芙颂。可两人的爱情来而复去,凯末尔想找回爱人的心,自此追寻便是八年,但还是迟了……凯末尔爱芙颂的一切,也爱芙颂爱过的,甚至触碰过的一切。痴情、忧伤的男人收集着心上人摸过的所有物品,那些盐瓶、小狗摆设、顶针、笔、发卡、烟灰缸、耳坠、纸牌、钥匙、扇子、香水瓶、手帕、胸针……甚至有4213个烟头。凯末尔用十五年的时间走完1743个博物馆,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纯真博物馆”,那所有的物件被理为这座爱情博物馆的珍藏,纪念他永失的所爱。依托于凯末尔的激情,帕慕克对时间、欲望及占有进行了一场睿智的沉思,这其中富含作者年轻时代生活城市的细节与意涵:国产品牌,电影明星,街道,阶层间、传统与现代间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就好像,纯真博物馆不是为了纪念芙颂,更是为了伊斯坦布尔。
什么是纯真?一个即将订婚的富家公子,在为未婚妻买包的时候,遇到一个十八岁的美丽姑娘,后来还发现她是自己远房的穷亲戚,他开始追求她,并且明显已经到了手,却让自己的订婚宴彻底打击了她。她于是悄然嫁人,他则饱受煎熬,连本该门当户对的婚姻都无法继续,一个人像傻子一般,找各种借口到已结婚的恋人家里坐一坐,一坐就是八年,这个故事算不算纯真?他把自己变成这个家的一员,他体会这个家的物件迁移与时光辗转,一切都铭刻于心。因为内心的爱,他甚至远离他那些上流社会的朋友,把自己修持成一个谦卑、内敛、不求索取的暗恋者。也可以说,爱使他成长,并且懂得了奉献。倒是芙颂的丈夫,越来越像局外人。或者是以他的聪明,一开始就知道,这个妻子内心的爱,并不属于他,所以他“小心翼翼使自己不爱上她”。
“这是我最柔情的小说,是对众生显示出最大耐心与敬意的一部。”———奥尔罕·帕慕克曾经这样向他的读者介绍他的爱情小说《纯真博物馆》。
他用了10年时间构思创作了这本长达600页的长篇,在2008年出版以后,又用了4年时间,在伊斯坦布尔建立了一座与小说对应的真实的博物馆。4月28日,这座以爱的名义收藏爱的痕迹的博物馆正式开馆。该馆既是作家异想天开的产物,亦为其小说《纯真博物馆》的副产品,更是世界上第一家完全以一部小说为基础的博物馆。
在伊斯坦布尔老城区贝伊奥卢区有古董一条街楚库尔主麻,其中有一栋外墙漆成铁锈红色的土耳其式三层小楼———达尔戈奇·契柯玛泽街24号,这就是以小说命名并改建的纯真博物馆,据说也是小说女主人公芙颂家族的老宅。这栋老宅始建于1894年,还在构思小说的时候,帕慕克已经出资买下了它。从2008年到2012年,整个建筑的装修繁琐而耗时,帕慕克全心投入其中。他退回了市政府的拨款,坚持独立完成了这个工程——除了诺贝尔奖的100多万欧元,还搭上了这本书的版税。23岁前,他曾经是一名学习建筑的大学生,如今他重新画图纸、做模型,亲自设计,亲自监工,里面的每一件展品,几乎都是他亲自收集、撰写说明甚至布展。这座真实存在的博物馆,忠实再现了小说《纯真博物馆》和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1950年代至2000年半个世纪间的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值得尊敬的,这些日常物件需要留存下来。这并不只是对过往的缅怀。这是对普通人和他们生活中物件的记录。”帕慕克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