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琐忆

核心提示: 又到农忙时节,记忆中的20世纪70年代中期,当时农民的土地归生产队集体所有,水稻栽插是最辛苦的时段。那时我所在工作的丹阳县新华中学总要组织师生到学农基地帮助社员抢收抢种。

又到农忙时节,记忆中的20世纪70年代中期,当时农民的土地归生产队集体所有,水稻栽插是最辛苦的时段。那时我所在工作的丹阳县新华中学总要组织师生到学农基地帮助社员抢收抢种。

1977年芒种后,我所任教的八(3)班全体同学在班主任张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民有大队第二生产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队长刘洪分配女生拨秧,男生插秧。

班主任将男生分成两组,每组约20人左右。每组各分“标尺”一个,用一根细麻绳,两端栓在木棍上,按稻子的株距栓好小红布条,由两个高大学生掌管,按南北方向站在水田两端埂上,操控着两根木棍。其中一个学生嘴里叼着哨子,其他同学按次序分散到稻田中,瞄准绳子上的标记插秧。每插完一行,由吹哨子的同学发令,换下一行。开始的一小时栽插中,大家兴致很高,有说有笑,并不觉疲倦。两小时后的休息时刻,不少同学便觉腰痛背酸,脸色苍白。班主任及我开始了思想工作,要求大家以贫下中农为榜样,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坚持到底,在劳动实践中锻炼意志……同学们纷纷表示,一定克服一切困难,完成生产队交给的栽插任务。

在后来的几个小时栽插中,掌控“标尺”的两位同学放慢了节奏,并插完30行就暂停两分钟,让大家直起腰来,放松一下。有少数同学乘此机会还开起了玩笑,由于过头,弄得别的同学全身都是泥水,连头发上都有泥巴,疲倦也随之有所缓解。经过下午约四小时紧张有序的“苦战”,一块约三亩的水田顿时披上了“绿装”,横平竖直的秧苗在微风下不断向“栽种者”点头“致谢”。在班主任简要总结后,在生产队长的赞扬声中,大家迈着无力的双腿,向学校所在地走去,沿路的农民伯伯均为我们的举动在感叹着:现在的学生真好!”近40年过去了,如今农村人工插秧已逐步被机械所代替,这是时代的进步,耕作技术改革的体现。耕耘、播种、插秧、收获……这是我们生活的原点,是现代化的起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们不论走到哪,不论身处何地,都不要忘记农村,忘记农民,忘记几千年厚重的农耕历史。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