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天价虾事件让整个山东陷入被动。这似乎是个导火索,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的负面消息:除了天价虾,还有天价蟹,接着又跟上了日照打顾客事件:10月6日一河南游客在日照市就餐,因点的海鲜太少遭到围攻恐吓。
新闻传来,百姓一方面对山东旅游业表达斥责之声,一方面对山东人整体的形象也充满非议。每一件消费事件的叠加,正卷起一阵网络舆论对于山东的集体讨伐,网友的揶揄之声此起彼伏。
戏弄的段子也纷至沓来:“国庆期间,外地的王先生赶到青岛想去吃38元一只的海捕大虾,因饭店爆满,王先生就点了几盘8元瓜子边嗑边等。谁知轮到王先生就餐时,店员却要他先交61万,原来该店的瓜子不是8元一盘,而是8元一个,曾夺过全国嗑瓜子速度冠军的王先生非常后悔。后面排队买单的李先生当场休克,手里紧紧握着小票:米饭3元。”山东可是孔子之乡,历来讲礼仪的地方,现在还在打造“好客山东”品牌。连续出现宰客、围攻游客的恶性事件,这是砸青岛乃至整个山东的牌子。但连续出问题,很难用意外或是个案来推脱。
百姓从中很容易看到,山东旅游行业的发展并没有跟上“好客山东”的要求,服务和执法的水平都不够。看来,要打造“好客山东”的品牌,不是打打广告喊喊口号这么简单,而是综合能力要提高,没这个,砸牌子的事情不会完结。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一只虾所带来的“蝴蝶效应”,应验了当前网络舆论空间里的情绪发酵之迅速。但不得不承认,由个别案例所形成的地域偏见也掺杂了过多的情绪而非理性。这场从山东旅游从业人员,到山东人,再到山东的情绪泛化,正走入一种社会身份的认知误区。其实,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或多或少存在公民不诚信、不道德甚至是违法犯罪的现象。但用地域,作为其共同属性的标签,多少缺了点理性色彩。或许,我们应该在发现问题后,应该给一些时间,让山东去改正。正如当年海南三亚餐馆宰客行为屡被曝光之后,今年下了9道“紧箍咒”整治海鲜排档,并有“旅游警察”上岗一样。应该相信,山东在未来的日子里,也将及时出台对策,挽回“好客山东”的金字招牌。
“河南人”的标签已经成为一种认知误区的先例,今天,别再让山东人步了它后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