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裕
老兵周正裕:邵伯保卫战中失去右手
[人物简介]周正裕,访仙镇窦庄人,1927年10月生,1945年春参加革命,入伍后编入由韦永义任司令的苏中二分区四团一营三连三排九班,1946年7月入党,曾参加过苏中七战七捷,在连部任通信员,并立过两次三等功,在苏中七战的第六战高邮邵伯保卫战中失去右手。1950年,周正裕离开荣军学校,后分配至双墩乡任乡长,之后担任访仙区区长、经山区区长、窦庄乡乡长、访仙人民公社主任、荆林乡乡长、城郊公社副主任、商业局副局长等职务。1983年正式离休。
在新北门小区,只要提到周正裕老人,几乎无人不识,小区居民都对这么一位有爱心又怀有革命战士崇高情操的老人赞不绝口。在小区内的“周宅”,记者见到了89岁的周老,老人精神很好,但耳朵有些背了,采访时要大着声音说话他才听得见,宽松的袖管口,看不到周老的右手。“他的右手就是在战争中被炮弹炸掉的。”周老的家人介绍。
邵伯保卫战中失去右手
周正裕1927年10月出生于窦庄一个贫困农户,放过牛、做过学徒、开过饭店,眼看日本侵略军张牙舞爪、无恶不作的恶行,18岁的周正裕毅然离开家乡,跟着堂兄一起,投身革命,成了一名新四军战士,编入由韦永义任司令的苏中二分区四团一营三连三排九班,时在1945年4月份。不久,便在江都县彭家桥与敌军干了一仗。之后,抗日战争将近尾声,新四军开始了对日军的受降作战。
1946年秋,部队从孟河渡江北撤,7月周正裕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时奉命调入连部任通信员。内战开始,周正裕随即归队。8月,在苏中七战的第六战上,周正裕随队驻防于邵伯、仙女庙一线,他作为通讯员在前线执行任务时炮弹横飞,不幸被炮弹打中,昏迷倒地。不知过了多久,醒来的周正裕被营部卫生员赶来处理伤口,消炎、包扎。此时,周正裕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已被炸飞,他被担架送至团卫生队作进一步的全身消毒包扎,再用木舢板连夜送往几十公里外的兴化县临时医院。第二天赶到医院后,医生随即就诊,拆开纱布一看,伤口已严重感染,爬满了蠕动的蛆虫。
周老说,可能是当年的医疗条件落后,又遇到八月天气最热的时候,被包扎的右手伤口开始坏死。
才两天的时间,伤口就长出了蛆虫!医生看过之后告诉周正裕,如不迅速作截肢处理,随时有性命之忧。为保住性命,周正裕只能同意截肢。
截肢之后,虽然周正裕还想在军队里继续战斗,但是失去一只手的他实在无能为力,1947年春,上级领导将所有经过手术、刚出医院、伤残累身、不再适应行军作战的同志集中起来,编成班、排、连,送到设于后方的荣军学校,接受文化教育和政治思想学习,提高大家的理论水准和综合素质。正是借助这段宝贵的人生经历,周正裕如饥似渴地学习了不少知识,为日后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义务为邻里送信十余载
1950年春,周正裕离开荣军学校,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后分配至双墩乡任乡长,之后担任访仙区区长、经山区区长、窦庄乡乡长、访仙人民公社主任、荆林乡乡长、城郊公社副主任、商业局副局长等职务。1983年正式离休。
周正裕自投身革命之日起,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体现出一名革命战士崇高的情操。失去右手的周老为了自理,练习用左手吃饭穿衣、洗衣服、写字等,周老还因此学会了一项绝活,用“左手横写”。1983年离休后,身享甲等二级伤残待遇的他为人民服务的热情依然不减,离休后的他在长达十多年的岁月中,为住地新北门生产队的村民义务传信送报从不间断。日常生活中,他也十分节俭,但凡遇到急难之人时,乐善好施的他又都会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如今,周老爱好读书、看报,晚年生活幸福美满。(陈静/文 也平/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