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夫妻修成蓝宝石婚

相处之道为年轻人做出了榜样

核心提示: 在水关路东社区金宛新村就住着这样一对老人,85岁的吕和元和魏红青,今年迎来了他们的“星彩蓝宝石婚”。他们用65年的光阴,谱写了“最浪漫的事”,诠释了一份让人感动的爱情,成为周边邻居羡慕和学习的榜样。

李和元、魏红庆夫妇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一首《最浪漫的事》唱出了无数人对婚姻的执着和对浪漫相守的向往。结婚50周年叫金婚,60周年叫白金婚,65周年叫星彩蓝宝石婚,两个人走到金婚已属不易,走到白金更为难得,而走到星彩蓝宝石婚,则是凤毛麟角。不过,在水关路东社区金宛新村就住着这样一对老人,85岁的吕和元和魏红青,今年迎来了他们的“星彩蓝宝石婚”。他们用65年的光阴,谱写了“最浪漫的事”,诠释了一份让人感动的爱情,成为周边邻居羡慕和学习的榜样。虽然满头银丝,额头、鬓角刻满岁月的年轮,但二老依然相濡以沫、彼此相约:一起安度晚年,牵手到老!

昨日,记者来到金宛新村6幢3单元102室登门拜访时,二老正在家中闲聊。85岁的魏红青身穿一件黑色花纹短袖,看起来身子骨硬朗。紧挨着她坐的吕和元老先生面色红润,除了腿脚不便外,精神还不错。老太太很健谈,口齿清晰,说话间仍带着家乡方言的口音。而吕先生只是静静地坐着,偶尔对老伴的说法进行一些补充。

“还记得恋爱时的情形吗?”“结婚前都没见过,哪有恋爱。”有什么印象深刻的往事吗?”就是平平常常过日子。”接连几个问题,魏红青的吕和元都淡淡回答。可是,在金宛新村,人人都知道这对相伴65年的恩爱夫妻,纷纷称赞两人的为人和持家之道。“他们结婚65年了,先后生育2女1儿共3个子女,60多年过去了,两位老人感情一直很好,一辈子没有红过脸,子女们都很孝顺,家庭气氛非常和谐。”吕和元和魏红青的婚姻是由父母包办的。结婚前,他们并没有见过彼此。“我们当时结婚的婚房还是借来的。”魏红青告诉记者,当时由于生活贫苦,他们只能向邻居家借房结婚。之后,吕和元回上海从事印刷工作,一年回家探亲一次,魏红青则一直呆在河阳老家照顾公婆、生儿育女。问起初见老伴的感觉时,魏红青老人笑呵呵地说:他人很好又勤俭节约,以前在上海工作那段时间他总是省吃俭用,把工资省下来寄回家供养家中老小。”有人说,包办婚姻里的爱情,没有相识相爱的轰轰烈烈,但细水长流的爱情更长久,不动声色的感情更稳固,默默付出的心儿才最真。魏红青和老伴20岁结下良缘后,从此就开始了他们平淡却幸福的爱情之路。其间,39年两地分居,如今妻子照顾中风的丈夫,一路上他们相依相偎,不离不弃。说起39年的两地分居,魏红青解释说:当时老伴在上海工作,我在家务农,每年就仅有一个月时间的探亲假,那时候不是我去上海就是他回老家,直到他59岁那年,单位里给丈夫在上海分了套房子,我才搬到上海居住,有了属于我们自己的窝。分居两地的那段日子,彼此仍日夜思念,感情也没有因此变淡。”回忆这65年,二老没有红过一次脸,没有吵过一次架。偶尔拌嘴,也没隔夜的气。

1995年,吕和元和魏红青回到丹阳住进金宛新村。煮饭、洗衣、整理床铺……每天,魏红青重复着这些家务,到如今已坚持了20年。

直到几年前,吕和元因脑梗塞引发中风,导致腿脚无力,走路颠簸,生活难以自理。老伴便成了他的“保姆”和“拐杖”,每天为他端屎倒尿,洗衣擦身,买菜做饭,唠嗑解闷。为了他,魏红青放弃了许多爱好和活动,日日夜夜与他相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每次出门前都要再三关照他不要乱动,就怕他独自在家不小心摔倒没人扶,所以每次我出去办完事就要急冲冲地往家赶,只因老头子一个人在家实在放不下心,所以即使人在外面心也留在家里啊。”魏红青说,他们已在金宛新村住了20年,现在年纪越大就越想随了落叶归根的传统心态,搬回河阳老家去住。二老经过商量,决定今年年底就正式搬回老家。

在水关路东社区,他们老两口美满的婚姻让大家羡慕。说起65年的婚姻生活有什么感悟时,魏红青说,最重要的就是彼此尊重、相互体谅、相互包容。“凡事让两分。”说起两个人的相处之道,她说,两个人没有吵过架,遇事有意见时,让两分,回避一下,消气了,就能很好地解决。老人的相处之道,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晚辈,为现代年轻人对待爱情和婚姻的态度做出了榜样。如今,他们的儿女们也都非常孝顺,由于3个儿女都长期居住在外地,所以几乎每天都会给他们二老打电话慰问,每隔两个星期就会从上海、合肥赶回丹阳看望二老。

俗话说,老伴,老伴,老来相伴”。如果有一个贴心老伴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给予照料,在感情上相濡以沫、相互依恋,那么这样的晚年生活老年人定会倍感温馨而幸福。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