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锁坤
老兵张锁坤:见证历史,在硝烟中成长
【人物档案】张锁坤,1923年出生,访仙人,1944年在苏中地区参加了新四军,曾经历了大小十多次战斗。转业后,他先后在导墅、访仙等地当过民政助理,在埤城、大泊等地当过区委书记和区长。1983年,时任水利局副局长的张老光荣离休。
张锁坤是访仙人,家境贫苦,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给别人家做雇工,每天都得放牛。
1944年3月,张锁坤20岁那年,在村里一些出去“闹革命”的人介绍下,他参加了新四军。几天后,他就被编排到丹北独立团二连当战士。当时虽然已经是小伙子了,但因为营养不好他显得又矮又小,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小鬼”。
此后,从战士到班长、从侦察员到侦察排长,他在弥漫的硝烟中、在战争的洗礼中逐渐成熟、成长起来。
1945年8月15日,中国经过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终于取得胜利。当时在中国本土的日伪军都应无条件向中国国民党军队和解放区共产党投降,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军队谁先到谁先接受敌军投降。但国民党的首脑机关在重庆,共产党的首脑机关在延安,双方都不能及时到前方接受日军投降,由于共产党的军队都在敌后各解放区,接受日军投降是有利条件。对此,国民党反动政府采取两条措施阻止共产党夺权:一是派军政要员到各大城市(如上海、杭州、南京等)办理接受投降事宜;二是要日伪军原地驻守听候受降,不得向共产党投降。对此,新四军、八路军和东北民主联军全线出击,坚持“不投降就打”的原则打击日伪军。当时张锁坤所在的苏中军区的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县团游击队也全线出击,首先从高邮至南通一线几百公里开展作战。当时的高邮城里还有800多名日本鬼子,攻打时,日语翻译向日军说明了投降之争的内因情况。日军早已收到上级无条件投降的命令,也不想继续做无谓的牺牲,他们当时提出的条件是:向你军投降可以,但是要保证日军平安回国。就这样,我军收缴了日军的所有武器后,取得了政权的胜利。
说起“苏中七战七捷”中的第六战——邵伯保卫战张老记得还比较清楚。就在这场战斗打响的前三天他到苏中二分区四团特务连当了侦察兵,所以对这场战斗知道的情况要比一般的战士多一些。战斗从1946年8月20日黎明打响,整整打了三天三夜,期间他的耳朵里全是枪炮声。当时,据说国民党部队是一个加强师约两万人,而且装备着先进的武器,战斗开始敌军就水陆空全面向我军进攻,并扬言要“打进邵伯镇吃早饭”。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我军喊出了“与邵伯共患难、同生死,邵伯在、我们在”的壮烈口号,誓与邵伯同存亡。三天三夜里,我军顽强反击、殊死搏杀,所有的人都没合过眼,最终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战斗中,敌我双方都损失惨重,其中我军好几个排的指战员全部壮烈牺牲。但是,邵伯保卫战的胜利,不但有力地配合了主力部队的战略转移,还间接地保卫了淮安和淮阴两地。战斗中亲历的几件事情,让他至今回想起来依然感慨万千:战斗的第二天下午,敌军在邵伯镇中街附近投下了一颗炸弹,将一户人家的房子砸了个大洞,房子里的大床和棺材等都被砸了个稀烂,幸好这颗和现在使用的煤气罐差不多大的炸弹没有爆炸,而当时他们就在炸弹落地附近,如果炸弹爆炸就算不被炸死也会被倒塌的房子压死。
后来他们团七连100多名官兵负责守一座土木桥,到第二天下午时只剩下了30多人……一次次“死里逃生”让张老深知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他希望下一代永远记住并发扬光大革命光荣传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