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飞率部从丹北过江开辟苏北根据地。
话说抗战时期的丹阳,它有何独特之处?为什么陈毅如此费心布局严密经营?
这要从蒋委员长说起。虽是国共二度合作,但心底暗存“借刀杀人”之念。国民党拨给新四军的军费是国军一个丙等师的标准,新四军军长叶挺喻之为“饷款不济、军食不足、军装不备、弹药不充、枪械不补”。划给江南新四军的活动地域,是京沪铁路以南东西百余公里、南北五六十公里的一块狭长地带。此区域交通发达,邻近南京,素为敌我必争之地。日寇的碉堡据点屯兵密集,防守严密,国民党顽固派频频挑起争端,稍有不慎,便遭日蒋夹击、全军覆没惨局。叶飞为何要和挺纵合编过江?就是因为在江阴屡屡遭到鬼子和忠义救国军轮番进攻,为避免骨肉相残、同归于尽,顾全民族大义主动撤离东路的。
新四军要想解决“人、枪、款”,进而徐图发展,只有跳出这块是非之地,北上开辟幅员广阔的苏北抗日根据地。这就是陈毅和管文蔚多次酝酿,三进泰州团结二李(李明扬、李长江)的用心所在。
丹阳地处大江南岸,京沪铁路横贯县境,镇(江)澄(江阴)公路、大运河掠境而过,实为联结大江南北、铁公水路的战略要冲:进可突入苏南、威胁京沪、直取浙皖;退可依托苏北平原长期固守。且此地不比镇江、常州中等城市,日伪军防守力量相对薄弱。丹阳是中共建党较早的地区,群众基础坚实。所以陈毅在率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过江前后,再三叮嘱谭震林、邓振询、陈光等领导:开拓和发展西至宁镇、东至锡北战略通道,任何情况下必须保障我军东进、南下时畅通无阻。基于这一战略决策,建立巩固的丹北抗日根据地,涵盖镇江、丹徒、丹阳、句容、常州、武进、无锡、江阴等市、县各一部分和扬中全县以及苏北邗江、江都两县沿江地区。全境东西长百余公里,南北宽二十公里左右,面积两千平方公里,人口一百五十万。
丹北地区在战争年代为我军保障战略集结、转移与进军重大活动有:1940年6月,陈毅率部从丹北渡江北上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
1940年7月,粟裕率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及主力经丹北渡江。
1941年8月,谭震林率六师主力从东路撤往澄西从丹北渡江。
1941年9月,谭震林率3个团于西石桥、老郎街一线击溃忠义救国军千余人进攻。
1943年1月,王必成率四团和旅教导大队及兴化、盐城独立团经丹北南下与十六旅会师。
1943年2月,抗日军政大学九分校一千余名学员从苏中出发,分3批经丹北到溧水与新四军大部队会合。
1944年12月7日,粟裕率3个团分两路从丹北过江,执行开辟浙东根据地、控制苏、浙、皖、闽、赣省有利位置的战略任务。
1945年4月,叶飞率部经丹北赴浙江长兴与粟裕苏浙军区主力会师。
1945年10月,苏浙军区3个纵队经武北、澄西、扬中至泰州。同月,苏浙军区第四纵队最后一部及部分地方干部从武北地区荫沙口渡江北撤。……对此,大将粟裕在回忆录中高度评价:苏中、淮南、苏南在长江两岸有关地区的地方工作同志,尤其是丹北、茅山地委,江都、镇江、仪征县委和长江工委、铁路工委、江镇工委等党政军领导和各级干部,为保证苏中主力安全顺利通过长江、运河和京沪铁路等封锁线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人民群众爱国主义精神和对我们的积极的、无私的支援,则更是我们获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这正是:古来长江恃天堑,偏安六朝三百年;今日通衢连北南,还我山河展新颜!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