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人爱穿手工制作的布鞋。自制一双布鞋只要块把钱,穿在脚上既结实防滑,又透气舒适。在那个年代里,经济不发达,老百姓生活水平都很低,买一双皮鞋要10多块钱,几乎要花掉半个月工资,就是有钱买也不敢穿,怕别人扣上“资产阶级奢靡作风”的帽子。
最近我整理自家衣柜时,发现一捆已纳好的布鞋底共六双。从前民间有一句老话,不会做布鞋的媳妇不是巧媳妇”。做一双布鞋谈何容易!首先根据各人脚的大小用纸剪成鞋底样,然后用粗布根据鞋样剪成一块一块的,将剪好的布块叠加约2公分厚,再用长针穿粗棉线,用“针筒”套在手指上,顶住针的尾部,用劲将针线一针一针地纳进鞋底。如果鞋底布湿则针不易纳进,就得用锥子钻成眼针线才能纳进。一只鞋底要纳进900多个密密麻麻的针脚线。鞋底做好后,还要做鞋帮,最后送到鞋匠上帮,一双新布鞋才算成功。我爱人是丹棉厂工人,下班回来还要料理家务。全家人的鞋子全靠她做,她只能忙里偷闲纳鞋底。炎夏的夜晚,高温难挡。别人在外面纳凉,可她在家中灯光下纳鞋底汗流浃背;数九寒冬夜晚,她手指冻得开裂作然坚持纳鞋底,有时一不小心针头扎进手指,鲜血淋漓,疼痛不已,她简单包扎一下继续纳鞋底;每到逢年过节小孩都要穿新鞋,她更要晚上争时间、抢速度,拼命纳鞋底到深更半夜。
时光流逝,几十年过去了,我保存的这捆六双鞋底将成为我家珍贵的收藏品,它见证了中国老一辈妇女的勤劳、朴实、坚韧和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