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秧栽秧

    

 
   
     旧时多育旱秧,一般在五月三十号左右下种。育秧先把一畦一畦地整理好,敲细泥土并梳平,撒上草木灰,脚穿草鞋踏平,撒上种子及一些细土。到发芽时,每天早晚要去浇水,把上面一层细土梳棹,让它自然生长。撒草木灰是便于拔秧保护好幼嫩根系。但这种秧分蘖力不强,生长缓慢,栽秧时还要把拔好的秧苗挑到池塘边把根部泥土洗尽才能栽插,不然秧苗嫩根生长缓慢,影响成活率。上世纪六十年代,又把这费时、费力的旱秧育法改成水秧育法。种植方法与种旱秧相仿,只在发芽后放入水。秧苗在水中生长快,分蘖力强,节省种子。改革开放后,采用特别塑料薄膜育秧。把田地平整好后,摊一层薄膜,种子播在上面。然后浇上一层泥浆水,抹平后让种子沾上泥土。
  栽秧季节性非常强,有“不栽满月秧”的说法,栽秧也是一种非常辛苦的农活。从开始栽秧到关秧门,人人都要喊腰酸背痛,眼眶浮肿,人也消瘦。栽秧也是一项技术活。一块田第一个下田栽秧的人,要选栽秧能手,速度要快,要横成排、竖成行,竖行要像木匠弹出的墨线。还不能被后下田栽秧的追到,追到要叫“吊龙”,一般村民到邻村或亲戚家去插秧,不敢打头阵秧。在栽秧过程中,要有一定架式,人半等弯腰,两手不能搁在膝盖上,要离膝盖一尺左右远,眼晴要看准行株与株距,而且行株与株距要相等相平,便于木耥除草。两腿中间夹两穴,左右腿两边两穴,每次下插六穴。腿的移动要与手的动作协调,才能使行株与株距相等相平。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改用拉线插秧,一根线从头拉到尾,只要横株相平,竖行以线为准,但也非常辛苦。后来又改用抛秧法,用尼龙膜上育的秧苗,拿到大田向空中一把一把地抛去,让它们自由落下,但疏密不均,要整理合适,也要花不少时间及劳动力。再后来又采用免耕法,麦一割完,就播种,到发芽时上水,打除草剂,但太密、分蘖力不强,在田里生长期短,稻穗小,籽粒不饱满,产量不高,出米率低。
  今天,运用工厂式育秧,在大棚内育苗,管理方便,使用轻便,用在插秧机上,一天能插几十亩,减轻了劳动强度,赶上了种稻季节,分蘖力强、穗长,籽粒饱满,米质好。插秧技术前进了一大步,走上了农业机械化的道路。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