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陪伴了他71年

   [人物简介]
  陈连功,河南人,1923年11月生,1938年11月参加革命,1943年入党,在部队任卫生员、通讯员、政治指导员、连长、营长等,1946年1月在东北参加解放战争时负伤,后分配至镇江第二人民医院任院长,之后担任丹阳卫生局局长、公安局政委、民政局局长等职务。1983年离休于民政局。

  今年93岁的陈连功老人身子骨硬朗、声音洪亮、精神矍铄,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一些,他告诉记者,现在眼睛不太好了,耳朵也不太好使了,戴了助听器,站得近一点说话大声一点还能听得清。
  “我们俩都当过兵,但老头子脾气急,耳朵也不灵了,平时在家说上几句话就要发点小脾气,不过两个人年纪都大了,彼此生活上互相照料,也都习惯了。我性子慢,老伴还总是说我不像当过兵的人呢!”陈连功的妻子杨秀梅在一旁说道,她是山东人,他们在上海当兵时相识,之后一起转业到了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1952年,他们结婚并陆续生下了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之后,他们一起来到了丹阳工作并生活了下来。
  1923年11月,陈连功出生在河南省一户贫穷家庭,家里很穷常常吃不上饭。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暴发,日军疯狂侵略中国,飞机接二连三轰炸,眼看着自己的姐姐、姐夫、外甥都死于日本鬼子的刺刀之下,看到家乡沦陷后,亲人同胞受到外敌践踏,他奋然报名参军,报效祖国。刚开始,他被分配至卫生院工作,因为没有上过学,不识字,不会记录,只能干一些杂工,加上他年轻热血,脾气急躁,根本不适合做卫生员。偶然的机会,司令部的一位领导发现了他,觉得他生性机灵,便把他调来当通讯员,负责送信工作。1944年秋,陈连功来到苏北,在新四军三十八旅二十四团,开始了第一仗,当时对方不仅有日军还有伪军,一个营的队伍都攻不下来,只能派通讯员过桥送信至其他营请求支援。送信只有一座小桥可以通过,敌人就在对面射击,好几个通讯员都牺牲在桥上。司令员见形势不对,准备撤离,在副司令员的坚持下,部队决定继续攻打。敌人在对面疯狂扫射,前方的战友们根本攻不过去,通讯员无法送信,司令员商讨后,决定派警卫连攻击。
  此时,陈连功自告奋勇,向司令员请求过桥送信。刚靠近桥边,敌人就发现了他,对着他的身影一顿扫射。陈连功灵机一动,趁着天色昏暗,将身上的衣服脱了下来,往其他方向扔了过去,敌人朝着衣服的方向射击时,他趁机跑了过去,一枚子弹穿过了他的屁股。71年过去了,这枚子弹还没有取出来,也时刻提醒着他,当年抗战时的艰辛。
  1945年日本投降,陈连功跟着部队来到东北,开始了解放战争。“之后我还当过水军、空军,1950年在上海当空军时与妻子相识,一起分配至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1952年,我们结婚了。”之后,陈连功来到丹阳担任卫生局局长、公安局政委、民政局局长等职务。
  (陈静/文 也平/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