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老革命唐学元

    


  唐学元同志生于1921年10月,籍贯江苏涟水人,家庭出身贫农,194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冬季光荣离休,享年九十五岁。

  唐学元少时生活在苏北农村,家境十分贫寒,十五岁时就参加由新四军、八路军领导的联防队,站岗放哨送信,组织农会打土豪分田地。后来,联防队发展成了武工队,经常夜间出击摸敌人岗哨,数次参加正规战斗。
  1949年4月,百万解放大军结集在苏北长江沿线,唐学元此时编入丹阳籍团长邓若波所在团,而中立派英国“紫石英”号突然炮轰我军阵地,当场牺牲了邓团长和一名副参谋长。团部即刻报告军长陶勇,下令猛烈还击“紫石英”号,英军军舰受伤挂白旗向上海方向逃窜。
  唐学元亲眼目睹了这一震惊中外的“紫石英”号事件,更目睹了全军战士“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战斗士气。几十年后,丹阳建造革命烈士纪念碑,唐学元书写报告给县政府和镇江专区民政局,将“能打硬仗的邓若波团长”遗骨安放在烈士碑前并立碑文。
  1949年1月,唐学元渡江南下任仪征县谢集区第一任区长。1955年4月调任镇江专区手工业局经理部经理。
  1957年10月调任丹阳县人民法院庭长。1971年1月由丹阳老县长推荐唐学元筹建丹阳县城建委员会并兼任办公室主任。此年此月,我俩朝夕相处,了解了他的为人,他正直、严谨、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令人印象深刻,为丹阳人民办了许多有目共睹的好事、实事。
  当年,从小东门桥至火车站没有好路,唐学元带人铺浇了一条丹阳历古以来没有的柏油路。他亲自拖拉小板车,雇用八角钱一天的两个小工,一步步一寸寸一天天在原路面上铺平石渣,再浇上一层沥青,花少量的钱,为群众办了一件看得见的实事。
  1978年,唐学元和杜老、韩长林(副县长)、朱炎(党委书记)等热心公共事业的老领导筹建丹阳园林管理处、革命烈士纪念塔及陈列馆。
  唐学元亲自画样,安排劳动力,在较短时间里使公园初具规模,使烈士塔矗立蓝天。
  在此期间,唐学元与杨潮二上北京,找到我国语言学家吕叔湘捐赠八千元钱在公园空地建砌五间二厢图书室,与美术大师吕去疾在公园内建办“乱针绣”学习班(现在名师吕存、方美珑等几位都是学习班第一期的优秀学生)。贤桥,曾经位于现在市民广场中心处,东西走向,由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需要,1970年经城建会集体研究决定,报县政府批准同意拆除贤桥,填塞水关桥至老北门桥的护城河段为道路,唐学元任副总指挥。整个工程里,拆贤桥首当其冲。当时没有任何机械设备,工人们每天用撬棍撬,铁锤砸,人工扛,以蚂蚁搬家的方式一块块地拆除坚固的石料。唐学元每天第一个到工地,最后一个离开,巡回在拆除现场。经过一个多月的现场办公,桥拆了,人瘦了,球鞋破了三双。
  唐老离休后居住在老公安局后面健康园二楼。偶遇时,唐老腰背挺直,保持军人风度,对某件喜欢的文物说起来有情有理,有声有色,不愧为一名老革命。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