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姜炳耀,1929年生,导墅镇小华村人。1944年参加革命,先后参加导墅西村战役、武进夏溪战役、夏张桥战役、苏中七战七捷、淮安保卫战、涟水保卫战、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等,曾立二等功一次。1949年解放后,姜炳耀转业回丹先后担任导墅吕亭乡指导员、张埝区宣传委员、珥陵电力灌溉工政处组宣科工作组长、砖瓦厂厂长、九曲河工政处财供科长、交通局东门搬运站站长、物资局金属公司科长,1989年离休。
“原来跟我一块参加革命的,光导墅附近这一块就有六七个,现在都没了,就剩下我自己了。”今年87岁的姜炳耀老人指着一张印有《丹阳导墅区荣军合影纪念》的老照片这样说。这是一张拍摄于1950年1月24日的照片,年少的姜炳耀站在中间,他两边站着的好似一对兄弟,但因年代久远照片上的画面已褪色严重,看不清模样了。他俩一个叫何金根,一个叫何龙根,都是我曾经的好战友,我们一起参加革命,一起为革命事业出生入死。可他们却没我这么幸运,两人先后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了。”姜炳耀闲来无事总会翻看这些历经岁月洗礼、早已泛黄的老照片,点滴往事或浓或淡从心底涌现出来。
说起导墅镇小华村,那是一个让姜炳耀感到无比骄傲的地方,大家一提起小华村都说那是“共产党聚集地”。姜炳耀说自己的革命情结在娘胎里就开始了,因为他父亲是共产党员,因为一直抓不到姜炳耀的父亲,怀孕8个月的母亲被国民党抓去讯问父亲的下落,但由于母亲宁死都不吐露就一直被关押着,直到后来快要生产时,敌人才把母亲放出来。
1939年,在姜炳耀十岁的一天,日本鬼子对小华村实施了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祖母因为眼睛失明被活活烧死在家中,他的一个同房叔叔被鬼子装在麻袋里给活活摔死。次年,他父亲又在赶集时被扫荡的日本鬼子打中膝盖后致死。姜炳耀回忆说:当时我父亲拖着流血不止的腿,好不容易跑到稻田里,之后被亲戚发现,抬到了村头的庙里躲藏,但父亲最终因为流血过多,两天后就离开了人世。”1944年,15岁的姜炳耀参加革命。他说:参加共产党是我10岁那年家里发生‘变故’以来最大的梦想。”
进入部队后,姜炳耀成了一名通讯员。他说:通讯员是部队的筋脉,因此,通讯员的工作既神圣又充满危险。”1944年,姜炳耀所在的部队攻打西村,首先要通过封锁线攻下敌人的碉堡,但不知从哪里走漏了风声,敌人突然增加了兵力防守碉堡,使得敌军兵力是我军兵力的2倍。那一仗从晚上打到到了凌晨,上级命令要在拂晓前攻下碉堡。作为通讯员的姜炳耀要把情报送到排长手上,但要通过敌人的封锁线,为了完成上级任务,不影响战斗,姜炳耀不顾生死、冒着敌人猛烈的火力点,成功地冲过了封锁线,及时把情报送到了排长的手上,大大减少了部队的伤亡人数。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姜炳耀随部队从扬中渡江到高邮再到徐州,部队改编为华中野战军,他所在的六纵十八师54团是其中的主力部队。而此时的姜炳耀服从组织安排,当上了一名侦察兵。1946年,解放战争开始后,姜炳耀又当上了侦察排长。苏中七战七捷结束后,组织上发动地方部队坚守地方,姜炳耀所在的部队北撤到涟水并发动了两次涟水保卫战,其中第二次战役伤亡很大,部队又继续北撤。1947年元旦,部队撤到了陇海铁路北边,与陈毅部队合并,改称为华东野战军。之后发动了鲁南会战,部队连续行军9天9夜。到现在,姜炳耀都记得那9天9夜的跋涉中的酸苦。“那时候的老百姓宁愿自己饿肚子,都要把粮食给我们解放军吃。”老人回忆说,当时部队的粮食有限,靠老百姓的支援挺过了9天9夜。
(丽萍/文 也平/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