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我对《繁花》一见如故

 
    导演王家卫 

  此前,已经洽购版权并且计划将投拍《繁花》的香港导演王家卫,受邀参加马家辉、金宇澄的“《繁花》讲出上海故事”的专场讲座。在现场,除了一再向香港读者推介金宇澄及其《繁花》以外,也讲述了自己对于这部小说、对于上海这个城市的看法:

    “读完《繁花》,我就感觉过了一生一世。”
    我对《繁花》的第一感觉不是“一见钟情”,而是“一见如故”。我是1964年从上海来香港的,他的书里面最主要两个时段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到“文革”,还有(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末,其实这两段时间来说我是空白的。在这个书里面,他补给了我很多上海家里面发生的事情,我的姐姐,我的哥哥我都可以在书里面可以看到的一些线索,所以我看这个书的时候会感觉“一见如故”。
  有些书,你看完一次就会盖起来不再看了,不是说不好,而是看一次就够了,因为这种书你看完之后就感觉经过了一生一世,《繁花》我有这种感觉。比如说我要来参加这个讲座,我其实之前应该翻开这本书的,但是我没有做这件事,因为我看《繁花》是一口气看的,我看完之后从来没翻看过,但是我那个味道在我脑海里还是很鲜明的。我们每一次讲所谓的上海的文学,或者是关于上海的小说,其实都是非常阴性的,但是《繁花》我看了之后说好,因为金宇澄是充满了男性的荷尔蒙,他的书是对我来说非常男性的,也是非常性感的。当然这种性感不是很颓废的,而是非常低调的一个上海男人的一个性格。
  金老师他讲过一句话,他说写小说,精髓就在于味道。拍电影也是一样,很多人说小说里面的故事好像很复杂,但是从来故事的完整不是一个小说必须要具备的条件,他写的东西是超越故事,金老师这本书一看我就感觉他把一辈子,他的故事,他要讲什么话他都放进去了,就是弄得很浓郁的一锅汤。我说金老师你有点儿亏了,其实你这个《繁花》你是可以写十本书或者二十本书,他说那个时候我没想过我还要写一本书,所以我把我所有的东西都放在这个书里面。我认为这个书是很对得起他自己,很对得起读者。

  “若《繁花》拍成电影,一定会保留方言。”
    金老师说,这本书可以交给我一起做。这个对我来说是他对我很大的信任。这个也是我的一个很大的焦虑,因为这是对我们很重要的一本书,我也希望好好的把它做好。
  我认为《繁花》这本书,语言很重要,要是这个书里面的台词变成了一个正常普通话,就好像你去看老舍的《茶馆》,里面的津白都变成是普通话一样,就没有那个味道了,所以我希望在做这个东西的时候,我可以保存,就是尽量的可以保存原来的语言那种类型。
  至于选角,这个书里面所有的人都是金老师心里面有数的,所以我希望他在那个时代的照片里,找到了这个书里面所有人物的原型,从这个起点我们再去想演员。
  (本文据香港书展“《繁花》讲出上海故事”讲座整理)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