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居民资产须重新配置

    


  都说财富再分配,但面对琳琅满目的财富品种,很多人无所适从;眼看股市越过5000点,不少股民却忐忑不安。在当下社会财富再分配和资产证券化的大背景下,6月7日,在2015首期“中银财富大讲堂”上,著名财经评论家叶檀女士和嘉实基金首席培训师简斌先生,应中国银行镇江分行的邀请,专程从北京赶来镇江,为广大投资者揭开迷雾、指明方向。

  人物简介:叶檀,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知名财经评论家、财经专栏作家。《环球财经连线》财经评论员、《每日经济新闻》主笔、《解放日报》经济评论员,央视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在《南方都市报》、《南方人物周刊》、《财经国家周刊》、FT中文网等多家媒体开辟财经评论专栏。曾获《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度青年领袖、中国证券市场20年回顾与展望论坛20年最具影响力财经传媒人奖等奖项。拥有“经济女侠”之称。

  谈房市——白银时代还在
  “对于房市来说,黄金时代可以说已过去,目前处于白银时代。
  不过,房市的分化将日趋显著。”在叶檀看来,中国房市的未来不是那么糟,但要特别注意区域配置问题。
  通过多年来的研究,结合身边的典型事例,叶檀分析认为,只要中国经济不崩盘,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就不会崩盘。换而言之,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房价的大面积和持续下跌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对于普通居民而言,到底要不要买房?对此,叶檀建议说,如果你没有房子或者需要改善居住条件,也就是拥有所谓的刚性和改善型需求,那么就一定要买房,当前也是一个不错的买房时段。
  不过,在房子的区位选择上,叶檀认为,分化将越来越明显,一些城市和地段房子的保值增值性越来越高,而一些城市和地段房子的保值增值性越来越低。
  “看一个地方房地产市场,必须要看人口结构、资金进出和租金回报率这三个指标。”叶檀分析说,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房价为何居高不下,其实有着深层次原因,这些城市的人口数量庞大、各路资金持续涌入。而在未来,叶檀认为,权力集中型城市、高铁核心城市、小而美城市和创业型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都将持续高速发展,而且房价下跌的可能性非常小。相比较而言,为什么鄂尔多斯的房价会崩溃,也就不难理解了。因为这种城市没有相对应的人口密度,人口和资金的流入量也比较有限。在区位上,叶檀认为,那种城市核心区域、政府大规模投资区域的房子更有投资价值。
  这十多年来,由于房价的快速上涨,房子成为很多居民家庭的主要资产配置渠道。而在未来,这一方式应当发生改变。叶檀分析指出,随着社会资产证券化时代的到来,房子在居民资产配置中的比重应当降到三分之一左右。“炒房子要听党的话,不能盲目而上。”叶檀说。
  具体到实际家庭情况,如果目前拥有多套住房,叶檀建议,应当卖掉多余的房子,手中留一套能够保证自己居住或保值的房子就可以。

  谈股市——与多数人预期相反
  回想去年这个时候,绝大多数人说到股市,仍是唉声叹气,但就在一年不到时间里,沪指已经迈上了5000点的大关。特别是最近,伴随着很多股民的担忧情绪,股市仍持续向上。
  “多数人认为它会破灭,它反而不会。应该说,股市的发展一直是与大多数人的预期和想法相反而行的。”叶檀一针见血地说道。在她看来,在股市这些所谓的技术指标体系里,她最看重的就是成交量,而当前的火热局面和屡创新高的事实,也正是与成交量的节节攀升密不可分的。
  那么,这股市的成交量从何而来?叶檀分析说,央行的接连降准降息,让很多应该进入实体经济的资金实际上流入了股市这种虚拟经济里。因此,持续的资金涌入,让股指逐渐抬升。
  对于当前的股市点位,叶檀认为,风险已经急剧加大了。从政府的角度看,一定不希望看到股市涨得太快,因为政府层面希望国家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种种改革举措借助资本市场这一平台来实现。一旦行情发展过快、牛市过早结束,资产证券化等很多改革就无法顺利实施。
  这种态度,其实从最近股市的大幅波动中已经可以表现出来。叶檀提醒投资者,未来股市的大起大落将成为常态,股民要特别注意这种波动市的把握,尽量保持一颗平常心。
  在具体策略上,叶檀建议,一方面,由于降准降息的局面,大家可以买指数型等相对较为稳健的基金产品;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推开,买一些龙头企业的股票保持5年不动,相信会有不错的收益。
  叶檀认为,股票市场上升只是资产配置变化的一个前奏,接下来是债券、资产证券化。中国迎来存款搬家时代,从银行搬到证券市场,这个过程是被迫的,也是漫长的。存款保险制度、利率市场化、资产配置重点变化、财富效应等等,都在让资金转移方向。
  在这种资产重新配置的环境下,普通市民要保值增值,就必须要做资产配置,做长期投资的准备。具体而言,将外币配置与本币配置结合起来,适当购买一些美元、欧元等外汇投资产品;将高风险产品与低风险产品结合起来,股票基金等风险较高的产品最好不要超过总资产的三分之一。
  (嘉瑛文/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