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史学家朱沛莲:练湖之子 桑梓情深

核心提示: 大运河丹阳岸畔历代乡贤名人画廊内有位出自本邑练湖的台湾史学家朱沛莲,他不凡的百年人生引人瞩目,其拳拳桑梓情更令人称道,让我们走近这位故人名士——

项强

图为朱沛莲先生部分撰著(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台湾出版)

大运河丹阳岸畔历代乡贤名人画廊内有位出自本邑练湖的台湾史学家朱沛莲,他不凡的百年人生引人瞩目,其拳拳桑梓情更令人称道,让我们走近这位故人名士——

朱沛莲,字雨香,号丹阳湖农,别号凝香楼主,1906年出生于练湖晓庄村一“湖滨绅耆”书香世家。他幼承庭训、负笈各地,早年先后就读于丹阳县西门第一初等小学堂和第二高等小学校、江苏省立镇江第六中学,1929年6月毕业于上海法科大学经济系,获授经济学学士。大学毕业后历任浙江省公路局财务科科员兼稽核、浙江省政府农矿处第三科主任科员、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戚墅堰电厂营业课推广股股长兼月刊编辑。在电厂工作期间,曾代表本厂与丹阳肇明电灯公司洽商合作建设常州至丹阳间高压输电线路,1937年3月建成供电后,朱沛莲被电厂委派兼任肇明公司业务指导专员。

抗战爆发之初,朱沛莲任安徽省安庆电厂事务课课长兼管文书、营业、材料、庶务诸事。1938年8月,安庆沦陷后至长沙担任湖南省财政厅科员,并充任政治总检查官营业机关财务视察,当年11月改任湖南省保安司令部中校视察员。1939年3月,调任国民政府财政部湘岸盐务办事处秘书兼代理运销课和税警课课长。1940年5月,湘岸盐务办事处迁至衡阳,朱转任管辖湘西二十四县盐务之沅陵分处处长,后任盐务处沅陵调运总站主任,担负每月由川东接运济湘盐数百万斤之责。1942年,朱沛莲调任湖南沅陵炼硝厂厂长至1945年抗战胜利。这段时期,该厂每年提炼精硝200万斤供应兵工厂制造炸药,以资开矿筑路等抗战军用之需。期间,他还被选任沅陵江苏同乡会理事长,对救济安置苏籍难胞竭尽心力。

1946年6月至1949年4月,朱沛莲任国民党丹阳县党部书记长。在此期间,先后接办主持丹阳《民声日报》《中山日报》和《中山民声联合日报》,担任总编辑(社长)兼发行人,并任丹阳县新闻记者公会理事长和江苏省记者公会理事,兼任丹阳县红十字会第一副会长。1949年春夏,朱沛莲离乡赴台。到台湾后,先是担任中央日报中坜办事处主任,1968年冬任中国海事专科学校教授,兼任国史馆《民国史事记要》编委会委员,后任清史研究组特约纂修。1963年4月,丹阳旅台同乡会成立,朱沛莲当选为常务理事,任职至八十岁。期间曾为筹募奖学基金和购置会所捐献台币十二万金,促成其事。

从大陆到台湾,朱沛莲先后在财经政商界和文教史学界及社会公益团体服务工作,颇有才干作为,晚年却自谓“愚庸”,表露心迹称:“缺乏经邦济世才能,了无大志,只想做一职业公务员,盖以从事公务,为社会民众服务机会较多也。生平以此志愿以赴,悉心不懈。公余有暇,事能献身公益及学术团体,以充实自己,尽己绵薄为大众效力。”并说:“余初习自然之学,中年在台,公余以十六年之漫长岁月研习经史。”他在台湾先后参加了民国历史学会、孔孟学会、礼乐学会、租税学会等学术团体,当选为蓝色申报协会、民国地方文献学会、中华道德厉进社等多个公益及学术团体理事。1978年72岁时受聘任台湾国史馆特约纂修,从事清史研究,参与《清史稿》校注编审工作。耄耋之年,朱沛莲总结一生经历,尤重到台湾后潜心研习经史学术,主编辑纂文献方志史籍及高龄移居美国后仍笔耕不倦的业绩,将自己数十年的撰文著述一一记录在案:

生平对写作颇感兴趣。抗战前,曾在《申报》《江苏日报》《劳工日报》发表文稿多件。入台后,常为《中央日报》《新生报》《香港天文台》及《畅流》《大道》《古今谈》《春秋》《中外》《传记文学》《东方》诸报刊写稿,并在《联合报》《大华晚报》《民族晚报》三报专栏发表稿件150万字。复任《实业杂志》及银行公会《世华杂志》特约选述,撰写有关财经建设、史本掌故文稿约20万言。1967年接任《江苏文献》月刊主编达十九年,内容有专载、论著、人物传记、文史选载、苏人苏事、诗词联等,为在台各省刊行文献之佼佼。1971年,丹阳文献社成立,任月刊编辑兼发行人,叙述我邑近代人文事物,仅就专记而言,即有吉梦熊、胡应魁、束允泰、马相伯、姜若、胡允恭、林懿均、贺同庆、贺懋庆、吕浚、束云章、戴盆天等五十余人,另编选有绸布业、米业、牛业、金融业及民初教育家、体育家、中西医学校毕业生调查记述,计月刊66期,季刊6期,共达七年。又应立法院之聘,负责编辑纂述四十五年立法大事记。应教育部之约,选述中华民国建国史及三十八年和谈经过。复经在台苏州同乡会委托,纂编《吴门要览》,记述苏州清末民初文物概况。并应台湾省公路局特约,编著《公路史话》。移住美国后于1986年起,四年内以本名及雨香笔名在《世界日报》发表文稿达46万余言。在史馆服务时,除编辑民国四、五两年史事记要外,又奉聘为《近代中国史论文选集》编审委员会和《清史稿》校注审查委员会及《定本清史》编辑委员会三会委员。刊行著作有:《联选》《清代鼎甲录》《清代之总督与巡抚》《潴园集俎》《敬庸斋集记》《凝香楼随录》《公路史话》《吴门要览》《江苏省及六十四县市志略》《练湖志续篇》《束云章年谱》《丹阳文献》《民国元年江苏事本记要》《民国四年事本记要》《民国五年事本记要》。

1985年冬,朱沛莲由台湾移居美国,2008年病逝于美国洛杉矶,高寿102岁。

从击水练湖、求学镇沪、就业工商、服务抗战、执政本土到流寓海外、经营报刊、任教学校,献力公益、倾心学术,朱沛莲随时代潮流进退浮沉,跌宕起伏,总的来看,他的百年人生剧本中光彩多于灰暗,可谓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当是一位爱国爱乡的能人干才。特别是他早年热心家乡地方建设,致力于练湖水利开发,中晚年在异乡宝岛“献身公益及学术团体”,博涉文史典籍,尤潜心搜集整理家乡地方文化史料,学识广博,建树良多,人生晚霞更大放异彩,堪称史学名家,受到邑人赞赏。

作为练湖之子,朱沛莲为家乡水利建设尽心竭力,建言献策。早在1927年,年方21岁的“二涵湖民”朱沛莲就忧虑练湖连年水源不足,影响农业生产,特撰印《整理丹阳练湖水利意见书》广为散发,倡议“购置设备建水站戽汲运河水,以备蓄湖水灌溉农田之需”。1935年2月,他又在《江苏月报》发表《整理丹阳练湖水利之意见》专文,恳请政府开发练湖水利,得到上峰重视。1937年5月,省政府电召朱沛莲询问练湖情况,朱面陈建设厅官员,提议兴建练湖水站计划方案。后经时任江苏省政府主席陈果夫提交省议会通过,照案设立办理,惜因日寇入侵中止。抗战胜利后,朱沛莲回到家乡参与练湖浚垦工作,任浚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46年6月,朱晋谒省政府主席王懋功,恳请依照抗战前原案兴建练湖水利工程。1947年3月,朱沛莲当选练湖水利物产管委会主任委员,后又兼任练湖工程处处长。同年11月,练湖浚垦委员会正式成立,朱沛莲被选任该会常务委员兼会计组长和水站主任。在此期间,他肩负数职,为练湖水利建设积极奔忙,多有贡献。确如邑人胡迈所说:“练湖浚垦之壮举……然诺之重,愿力之宏,为故乡父老所共见闻。其间经纬,骏甫、雨香知之最审,而致力亦最多。”

1980年,年逾古稀的朱沛莲和在台同乡孙毓骅共同倡议重印民国六年版《练湖志》,并主笔增撰《练湖志续篇》三万余字,分“湖事纪要”“规章”“附录”三卷,记载民国初至1949年期间有关湖事,附于原志之后。1981年初,该书由台湾丹阳文献社出版。邑人胡迈在《重印练湖志序》中嘉称:“斯书之成……雨香尽检庋藏,补充资讯,排比钩提,辛勤备至。读所辑录,知其幼学壮行,盖无时无刻不以湖事为念也。”进而引古诗赞之:“唯桑唯梓,既恭敬止。”应当说,这是朱沛莲晚年人生的光彩亮点,显示了一个海外游子浓烈的乡愁情怀。因而丹阳市史志办暨丹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在新世纪《<重印练湖志序>及<练湖志续篇>辑录说明》中予以高度评价:“《续篇》应是《练湖志》的延续和补充,同时也蕴含了海峡彼岸丹阳籍同胞拳拳桑梓情。”

确实,朱沛莲的后半世虽身在海外,仍心系故土,桑梓情浓。多年来,他满怀乡愁,深情回忆乡土往事,倾心追寻古邑史踪,研学不息,笔耕不止,除编纂方志文献外,还撰写了大量文史掌故随笔,出版有多部著作,为弘扬和传承家乡地方历史文化作出了可贵贡献。改革开放新时期,丹阳官方编辑出版的多种文史方志书刊中均选萃编入朱沛莲有关文章,如《古邑史踪》《神州丹阳》及《云阳镇志》就收录有其所作的《丹阳方言略述》《泰裕当铺》《唱六书》《乡谚》《蒋介石派员访邀姜证禅》等文。更值得赞赏的是,朱沛莲耄耋之龄撰写了《“百岁青年”马相伯》,发表于美国《世界日报》,1990年9月被收载于镇江和丹阳政协合编之《爱国老人马相伯》一书。文中特别记述清光绪三十二年,马老“筹设丹阳练湖淤滩公司,拟将淤塞之练湖开浚河道,筑为圩田,圩埂种植桑树,农蚕工商次第振兴,化无用为有用,并以其余资兴办教育”之事。还有镇江和丹阳两级政协编辑的《吕凤子纪念文集》中收载朱沛莲作《吕凤子先生事略》一文。他在文中深情回忆早年在镇江省立第六中学读书时,吕凤子校长对自己的关爱教诲及踏入社会工作后与师长的交往,发自内心地表达了对“我丹阳”这位著名艺术家兼教育家先师的敬仰之情,读来令人感佩。

改革开放后,身在海外的朱沛莲与故乡亲友恢复了联系。1992年,年过八旬的朱沛莲回故乡探亲访友,受到乡亲们和新丹阳执政者的热忱欢迎款待。朱沛莲期颐之龄,闻知故乡练湖晓庄村朱氏宗亲新修族谱,动情不已,仍不顾年高体衰,再燃乡愁,重拾旧忆,竭尽余力为修谱提供诸多本人和祖先家族历史及乡土文化等重要信息资料,并热忱鼓励宗亲后生慎终追远,继往开来,谱写家国历史新篇章。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